许都皇城,寝宫。
汉帝刘协一脸颓丧的倾倒在地,脸上,还印着干涸的泪痕。
自从衣带诏事件泄露之后,刘协便一蹶不振,终日浑浑噩噩于寝宫之内,即使是上朝也是一言不发,任由底下的一班乱臣贼子把持朝政,祸乱朝纲。
在刘协的身边,是伏完,伏皇后父女。
作为刘协唯一信任之人,伏完虽有心除贼,但胆小惜身,在密谋诛杀曹操之事上始终不敢付诸行动,这也让他幸运的在衣带诏事件中躲过一劫,没有被牵连进去。
而如今,看着刘协绝望无助的悲凄模样,伏完心如刀绞,悔恨交加,泣声拜倒,“陛下啊,是老臣无能,老臣应该向董车骑一样为国赴难,诛杀曹贼,报效天恩,是老臣无能啊!”
说完,伏完便以头抢地,频频叩首。
“父亲!”伏皇后看到伏完这番模样,也是掩面痛哭。
一时间,寝室之内哭泣哽咽之声不断。
过了良久,伏完才停止哭泣,抬头看着毫无反应的刘协,小声劝道:“陛下,您一定要振作起来,否则这大汉四百年江山,就要沦为奸人之手。”
刘协闻言,目光微微一闪,但依旧无动于衷。
伏完见此,又怆然道:“陛下,难道你想让董车骑他们白白牺牲吗,你就眼睁睁的看着董贵妃和腹中皇子白白丧命吗?”
刘协身躯一颤,似乎是想到了董贵妃被缢死的惨景,顿时间面目通红,目眦欲裂。
“曹操,我一定不会放过你,我要将你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我要将你的亲人全部凌迟处死。”刘协一脸疯狂之状,咬牙切齿的低声嘶吼道。
吼完之后,刘协又把目光转向伏完,抓住他的手,声色俱厉道:“皇丈,事到如今,孤什么都不管了,就算拼上性命孤也要诛杀曹贼,为孤的贵妃,尚未出世的孩儿报仇!”
伏完闻言大惊失色,立马道:“陛下千金之躯,万不可惜身犯险!”
“难道就任由曹贼权倾朝野,羞辱于孤?”刘协怒喝道。
伏完道:“陛下,曹贼已经对陛下起了防范之心,必会派人对陛下严加监视,只要陛下一有反常举动立马就会被发现,到了那时候,曹操必不会放过陛下,为今之计,陛下需韬光养晦,徐徐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
刘协此刻也恢复了冷静,求教道:“皇丈认为孤该如何做?”
“就如从前一样,不管曹操要做什么,陛下都不要触怒于他,甚至万事还要迎合于他,让他放下警惕。”伏完小心翼翼的道。
刘协听了之后双拳紧握,咬牙切齿,忍不住道:“到底他是皇帝,还是孤是皇帝!”
伏完垂下头,继续说道:“暗地里,陛下需笼络朝中尚忠于汉室的良臣,积蓄力量,以待日后诛杀曹贼!”
刘协凄然道:“国舅董承,侍郎王子服,议郎吴硕,长水校尉种辑,昭信将军吴子兰,太医令吉平,忠臣良将皆赴国难,朝中还有谁能让孤相信?”
伏完想了想,答道:“司徒赵温,太常杨彪,前司空张喜,少府孔融,议郎赵彦,这些人皆乃前朝肱骨,心向汉室,必不会与曹贼沆瀣一气,陛下可暗中与他们联系,待时机一到,陛下便可振臂一呼,扫清奸佞,复安社稷!”
“同时,陛下还要招揽地方忠臣义士,谕令他们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进京勤王。”
刘协一脸愤恨道:“地方刺史,太守各个拥兵自重,阴奉阳违,孤难带还要指望他们进京救驾?”
伏完道:“陛下,曹贼窃居朝政,擅作威福,号令天下,各地刺史太守虽有心除贼,但也怕一旦起兵伐曹,曹操会以朝廷之名义定他们谋反之罪,如此,他们名不正言不顺,又如何解救陛下!”
刘协急道:“那该如何是好?”
伏完小声说道:“当初董车骑等人于密室同立义状,每个人均有一份,我这里亦存一份,陛下可遣心腹之人挟藏义状,寻找忠贞报国之士,并委托义状,命他们起兵勤王。”
说着,伏完小心的从衣袖中取出义状,摊开之后,上面赫然刻着八个人的名字。
车骑将军董承。
工部侍郎王子服。
长水校尉种辑。
议郎吴硕。
昭信将军吴子兰。
西凉太守马腾。
左将军刘备。
太医令吉平。
这里面除了马腾和刘备之外,其余人都已为国捐躯!
刘协颤颤巍巍的接过义状,看着上面的名字,触景生情,一时间潸然泪下,无法自拔。
“为何这下方还空着两行?”伏皇后也在一旁看着义状,只见在太医令吉平下方还明显的空出两行,不由疑道。
伏完闻言叹道:“董车骑曾言,必须凑齐十人,共聚十义,方能诛杀曹贼,只可惜董车骑尚未凑齐十人,诛杀曹贼之事便已暴露。”
刘协一阵悲恸之后,突然神色一狞,举手咬破手指,然后以指在义状上写下四字。
“奉旨诛曹!”
鲜血淋漓,触目惊心。
伏完愕然,慌忙的接过义状,不,此刻应该称之为诏书。
刘协厉声道:“此义状万不可让曹贼发现,否则大事休矣!”
伏完俯首,“陛下放心,此事交给老臣了!”
刘协问道:“皇丈准备把此状托付给何人?”
伏完道:“小黄门穆顺对陛下忠心耿耿,并且近日将跟随中常侍前往交趾宣诏,此义状正好可托付于他。”
刘协点点头,穆顺是自己的心腹,并且办事稳妥,此事交给他自己也放心。
“如此就有劳皇丈了。”
“为了大汉江山,为了陛下,老臣义不容辞!”
……
入夜,伏完府,密室。
“伏大人,深夜招我不知有何要事!”小黄门穆顺看着伏完,一脸的疑惑之色。
伏完一脸郑重道:“穆公公,你我相交甚厚,并且我也知你心存忠义,所以有一事老夫想要托付于你。”
穆顺闻言,立马正襟危坐,道:“伏大人尽管吩咐,穆顺必然不负所托。”
伏完点点头,然后取出义状交给穆顺。
穆顺接过义状一看,大惊失色,几乎脱口而出:“陛下欲要……”
“禁言!”伏完立马打断穆顺的话,肃然道:“此事事关大汉社稷,万不可让其他人知晓。”
穆顺揣着义状,无比郑重的点点头。
伏完又接着道:“你此次随使团出使交趾,半路可趁机逃脱,然后去观察各方刺史,太守……”
“都明白了吗?”伏完目光炯炯的看着穆顺。。
穆顺重重的点头,目光坚定,信誓旦旦道:“伏大人放心,顺必会把此义状交到忠于汉室之人手中。”
言讫,便把义状藏于自己的头髻之内。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