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假想三国 > 第九章:室友郭嘉
    散课时,周吉找到荀彧,“荀师兄,钟繇兄长有些托我交予你”

    “哦?你见过元常兄?”荀彧面露惊讶之色!

    “来时路上曾因缘有幸结识兄长,还曾在其府上叨扰二月有余”

    钟繇的信不长“弟:见字如面!许久不见,甚是想念,此子不凡,弟慎待之!”

    此子凡不凡在今天课堂上,大家心里都有了定论,只是荀彧惊讶周吉居然结识了钟繇,那可也是眼高于定的人,在书院待了三年也只与自己和戏志才交好,居然如此看重周吉,还专门来信嘱托。

    “周吉学弟来颖阴多久了?现居何处?”

    “吉昨日日暮时分刚到的颖阴,与随从一起五人暂居客栈。”

    “哦?这求学时日不短,一直住在客栈总是不太方便的,愚兄有一别院,现借予郭嘉暂住,学弟若不弃可与郭嘉同住!”这荀彧也是好友识才之人,之前与钟繇戏志才交好,这别院就是借住与钟繇的。

    戏志才因为要在书院做工,拒绝与钟繇同住,所以一直住在书院内,后来钟繇学成离开,这郭嘉又开始了展露头角,便又将郭嘉拉来居住。

    戏志才,表字不详,或“志才”为字,名不详。颍川人。由荀彧推荐出山辅助曹操,成为曹操的谋士,为人多谋略,曹操十分器重他,早卒。

    他死后,曹操询问荀彧谁可代替他,于是荀彧推荐了郭嘉。《三国演义》中没有此人,只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略有记载。

    这郭嘉本来也是要在书院做工的,因为他学习确实优异,而且年纪偏小,所以也就象征性的分派一些小事给他做,而郭嘉本就性子不羁,受不了学院诸多的规矩,也就顺着荀彧搬到了外面居住。

    和郭嘉做室友?哈哈哈......这么美的事情我怎么会拒绝?培养感情还不分分钟的事情吗?天助我也。

    “如此,太叨扰师兄了吧?”客套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无妨,那么大的院子他一个人也住不完,我住在家里,偶尔会过去与你等一起读书,也好一起讨论一番不是?”荀彧诚心相邀。

    “小子,你莫不是不愿与我同住?”这郭嘉小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后面冒出来拍了一下周吉的肩膀。

    从开始的不屑以为是哪家托人送过来的草包公子,到一堂辩论课下来的认同,郭嘉看周吉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

    “额,怎么会?能与郭师兄同住,吉求之不得,求之不得...!”眼神中还露出了渴望之色,嘴角一丝淫笑闪现。

    郭嘉本能打了一个颤“哈!这就对了!跟我同住一屋檐下,以后就是兄弟了,有什么事给哥说,哥罩着你!哈哈......”一下课堂,郭嘉跳脱的本性就展露出来了。

    “额......”周吉无语。

    “......”荀彧更无语!这小子是要带坏祖国花朵的节奏啊!

    “荀彧兄先去忙,我带这小子回去别院就好了!”郭嘉对荀彧说道。

    “也好,你带周吉师弟去将行李取来收拾一下,等我忙好了就去看你们!”荀彧点点头又摇摇头“可别带着师弟厮混,早些回去读书!”

    “好,放心吧!”郭嘉拉着周吉转身就往外溜。

    对你放心才有鬼了,小个浪子,荀彧苦笑。

    到书院门外,找来典韦、灵慧还有两个随从,到客栈带了行李随郭嘉到别院安顿好,周吉又安排两个随从回山阳,一来住在人家家里人太多总是不好意思的,二来也让三人带封信回去向周凡报个平安。

    这身边有个典韦,跟灵慧也足够应付了,加上随从二人一路走来对公子的聪慧机智和典韦的勇武早已佩服的五体投地了,说是照顾公子,貌似一路走来,也没做个啥的,什么事都是人家公子自己解决的,

    忙完一切已近黄昏,这时郭嘉找来:“哎!我说周吉兄弟啊,你看哥带你忙活半天了,累死累活的,你是不是该请哥去喝点小酒犒劳犒劳下呢?”

    这话听得周吉脑门直冒黑线,大哥你就带了下路而已!你累个毛线啊!还喝酒?你才几岁啊?才十二吧现今?小小年纪就开始贪杯了,难怪后来不长命。

    “是该喝点酒了!”典韦一听到喝酒,馋虫都出来了。

    “你看,还是大个儿明理啊!”郭嘉见状满上帮腔。

    明个毛线的理哦,那是他也馋酒好吧?

    没办法,就算这是不对的,那周吉也不能拒绝啊,这典韦还没有认主呢,想将来也收服郭嘉,那现在就必须得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荀彧学长不是说会过来吗?要不等他一起?”

    “嗨!他啊,那有那么快能过来,一大家族那么多事,等我们喝完回来他就应该差不多来了”郭嘉伸手拉着周吉就往外走。

    到了酒楼,郭嘉与典韦喝的那个欢实啊,还不准周吉喝,还美其名曰“你还小,还是别知这愁滋味儿的好!”说的老正经了。

    我信了你个鬼哦!......周吉无语!

    那是愁吗?看你俩欢实的你一杯我一杯的,随后周吉还是浅浅的抿了一小口,与什么人打交道就要学会什么爱好不是吗?

    这古代的酒,跟现代的米酒差不太多,度数也不高,就是没有现代的米酒甜甜的好喝,所以那时候的人能喝呀!动不动的就五斤十斤的,如果按周吉前世,在现代的周无极那个酒量来说的话,这酒随便喝五斤十斤也是没有问题的嘛!

    看来平日郭嘉手头应该是比较拮据了,加上荀彧管着,应该只能是偷偷出来过过瘾摆了,这回有人请了吃喝,一直喝到趴在桌子上才由典韦扛着回了别院。

    其实中间荀彧来过了,见二人不在家,听灵慧说周吉是被郭嘉带出去了,也就没等,所以回家读书去了。

    周吉顺利的安顿了下来,专心在荀家书院求学,并且将更多的经历花费在春秋、论语、尔雅、孝经之上,因为汉时的政治思想核心是提现在春秋之中的,当然这个周吉是不知道的,他是知道三国诸多名将都熟读春秋。

    最著名的当然还要数关羽关二爷了,还有魏国名将李典等人,周吉当然是为了那个武圣,关二爷!现在都抢了曹操的古之恶来了,不抢刘备的关二爷?这怎么可能?

    闲暇时,周吉常与荀彧、戏志才、郭嘉畅谈,从儒学经典到兵法战役......几人无话不聊,有时也会拉来陈群、杜袭等人,经过一段时日的了解,发现荀彧确有大才,博学多才,大局观、统筹能力极强,戏志才在兵书军事上的见解也是相当的不凡。

    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陈群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公元198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又转任参丞相军事。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为魏国的御史中丞,后任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

    曹丕代汉,陈群为尚书令,晋爵颍乡侯。公元225年,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

    次年,曹丕驾崩,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晋封颍阴侯,增邑五百户。公元237年病逝,谥靖侯。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群撰有《集》五卷,今已佚失。其余见于《全三国文》。

    杜袭,字子绪,生卒年不详,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东汉末及三国时曹魏官员。

    杜袭投奔曹操之后历任西鄂县令、议郎、丞相府军祭酒、侍中、丞相府长史、驸马都尉。魏文帝时期出任督军粮御史、尚书,晋封关内侯、武平亭侯,魏明帝时期,出任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太中大夫,晋封平阳乡侯,去世后谥号定侯。

    郭嘉生性洒脱,有急智,有奇谋,对人对事见解独到,陈群重法典,杜袭没什么特长,却也很全面。

    当然这些时日少不了被那二货郭嘉捣鼓着出去厮混,搞的周吉跟着他都学会了喝酒了,祖国的花朵就这样完全被毒害了!

    二人的关系也随之升温,平日里更是形影不离。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