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九兽令 > 第六十五章 前往高丽
    “我父亲名叫陈理。”陈是非说道。

    “陈理?”李小蛇等人一头雾水,并不知晓陈理是谁,而穆西则感觉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一时却是想不起来。

    “我爷爷就是陈友谅!”陈是非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回没有人在疑惑了,三十多年前那个乱世的枭雄。

    “三十年前天下第一?”李小蛇想到之前陈是非对他说沐讲禅师乃是三十年前的天下第一,再想到陈是非与沐讲禅师的武功路子,问道,“陈兄,令师沐讲禅师难不成就是当年被称为天下第一猛将的张定边张将军?”

    “没错,师尊的俗名便是张定边。他是我爷爷的结拜兄弟,论起来我还得叫他叔爷爷。”陈是非说道。

    “张定边,当年可是无人能敌啊。”穆西感叹道。当年他的父亲也是朱元璋帐下之人,曾亲眼见过张定边的神猛。

    三十多年前,蒙古人倒行逆施,各地群雄纷纷揭竿而起,多年征战,义军中又以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最为强大,而这三人之中陈友谅又为最。陈友谅曾任元朝小吏,元末,至正十五年,陈友谅与黄蓬揭竿而起,加入黄巾军。此人心狠手辣、杀伐果断、为人骄狂,不按常理出牌;短短五年,便以下犯上,将顶上张寿辉杀害,自称为帝,国号大汉!是为朱元璋最大的劲敌!

    而张定边作为陈友谅麾下第一猛将,张定边于黄蓬与陈友谅、张必先结为兄弟,随着陈友谅南征北战,攻无不克。若论勇猛,天下无人出其左右。身材魁梧,生得英俊潇洒,有勇有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习兵法练武功,擅医术,所学无所不精,堪称全才。

    石灰山战败后,陈友谅不听张定边劝阻,与朱元璋于鄱阳湖再次大战,血染鄱阳湖,最后朱元璋用火攻之法大破陈友谅。情势危急,张定边关键时刻乘小船单刀插入朱元璋战阵,连斩朱元璋三员大将,直逼朱元璋,猛不可挡。不料朱元璋手下前锋大将常遇春也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高手,张弓满月,放了个冷箭,将张定边射伤。张定边深入敌军受伤,只好放弃追杀朱元璋,从朱元璋军中出来之时亦是无人敢挡,张定边可真是当了一回赵子龙,可惜朱元璋没有禁止放箭。

    此战最后,陈友谅战死,飞羽密密麻麻扎在张定边盔甲上,张定边犹若不见,黑夜中死战,将陈友谅尸体抢回,并护送陈友谅次子,也就是陈是非的父亲陈理回到武昌继承帝位;后朱元璋围困武昌两个月不得下,最后城中再无余粮,张定边只好护着陈理出城降朱元璋。

    朱元璋见张定边文武双全,诚邀张定边入其麾下,张定边不愿,率领残部来到泉南灵源山,削发为僧,建灵源寺,开良田,布医施药,号沐讲禅师。自此,江湖中再无张定边。

    洪武五年,朱元璋将陈理流放至高丽,两年后,沐讲禅师知晓消息,前往高丽寻找陈理,想将其救出。不料朱元璋派遣高手监视,陈理夫妇不曾习武,且当时陈理妻子身怀六甲,沐讲禅师不敢妄动,只好守护一旁,直至陈是非出生。

    陈是非满月后,沐讲禅师一路杀到软禁陈理的小院时,院子外倒下一片高手。

    “我来带你们回去!”沐讲禅师说道。

    “张叔叔,何苦呢?”陈理看着眼前的大和尚,眼睛泛红。一生忠于陈家,宁愿出家也不愿降于朱元璋,此时更是不远千里前来高丽营救他夫妇。

    “陈家之后,岂能居于此地!”沐讲禅师看了看陈理居住的院子,皱了皱眉头。

    “张叔叔,父亲本是渔家,居于此地又有何不可,此子我取名为是非,表字子善,望他远离是非,一生为善,你将他带走吧。我若是跟随你而去,免不了受朝廷追杀,惶惶余生,还连累善儿颠沛流离。我夫妻二人在此生活,远离纷争,也是挺好的。”陈理将陈是非抱出,交给沐讲禅师。

    “陈理,你汉军胡作非为,使我家破人亡,我也不杀你,今取你小儿,令你也感受下家破人亡之苦。”沐讲禅师的话语渐渐远去,这些话语,当然是说给监视陈理的那帮高手听的。

    “我的儿!”陈是非母亲痛哭。

    “就这样,师尊将我从高丽抱回,也是直到前段时间,朱元璋驾崩,新帝即位,燕王虎视眈眈,无瑕顾及高丽,乃是我的大好机会。”陈是非说道。

    “原来如此,此去救出伯父伯母,最好不过了。”李小蛇说道。

    “可不是吗,但是呀,这个木头就想一个人去,差点就把我丢下了。”伊人醉埋怨陈是非。

    “陈兄我要说你了,这种事情怎么能不叫我去呢。”李小蛇说道。

    “也没多大事的,我自个去就行了。”陈是非不想麻烦李小蛇。

    “这样啊。”李小蛇转了转眼珠,对玉秀墨和伊人醉说道,“秀墨,没事的话我们去高丽玩玩怎么样?伊妹妹,你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

    “好啊好啊,我们正有此意。”玉秀墨与伊人醉相视一眼,异口同声说道。

    “陈兄,你也要去高丽,那我们就同路了。”李小蛇拍了拍陈是非的肩膀。

    陈是非当场就愣在那里了,半天没反应过来,挠了挠光头,说道:“小蛇,你说的对。”

    “咯咯!”玉秀墨顿时笑了出来,伊人醉也是抿嘴微笑。

    “我说不过你,你爱去哪就去哪。”陈是非说道。

    “穆西,你要一起不?”李小蛇问道。

    “我就不去了,趁着我在陛下心中还有些地位,我进宫请他下令赦免陈伯父陈伯母吧。”穆西说道。

    “如此,那就先谢过穆兄了。”陈是非端起酒杯,他也担心朝廷不依不饶,自己虽无惧,可是不想自己父母跟着奔波。

    “上个月,周王造反,陛下派曹国公将其全家上下押回了京城,据说要被发往蒙化。”穆西说道。

    “这新帝动作这么快?”李小蛇问道。他是见过朱允炆的,也大概了解他的性格,没想到如此果决。

    “他身边有些人,不过这果决用错了地方,区区周王,就算造反,也就是反手就能镇压。”穆西不屑地说道。

    “好啦好啦,朝廷之事有什么好念念不忘的,这天宽地阔,任我们逍遥。”李小蛇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不明白,为何穆西对朝堂如此念念不忘,看样子他也不是贪恋权势之人。

    “这周王乃是燕王亲兄弟,同为一母。”林琳说道。

    “这敲山震虎了这是。”李小蛇笑着说道。

    “说来也有趣,周王是被他次子告发的。”穆西说道。

    “还有这种事?”陈是非也来了兴趣。

    “估计是没有传位于他,心生怨恨。”伊人醉说道。

    “估计那些个王爷,现在也是人人自危。”李小蛇笑着说道。

    “确实。”穆西说道。

    在九龙山及周围游玩了几天,李小蛇及陈是非四人便出发前去高丽,而穆西则是准备前往京城。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二十,夜,北平燕王府。燕王眉头紧皱,背着双手,在房间内不停踱步;一位三角眼的老和尚气定神闲坐在一旁喝着茶,正是燕王帐下第一高手道衍和尚姚广孝。

    姚广孝不紧不慢,将手中的茶慢慢喝完,才缓缓开口。

    “王爷,你可还记得你我第一次见面我所言之语?”姚广孝出声问道。

    “本王当然记得!”燕王停下脚步。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西去,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道衍和尚也在此列,并此结识燕王,且相谈甚欢。姚广孝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早年在嵩山与相士袁珙相识,袁珙曾对他说过:“你这和尚,三角眼,如同病虎,天性必然,嗜好杀戮。”姚广孝听后却是大喜。由此可见此人心性。

    当燕王离去之时,他对燕王说道:“臣可让王爷戴上白帽子。”燕王由此将姚广孝带到北平,表面上任庆寿寺主持,实际上经常出入燕王府,与燕王相谈,并将燕王府马和收为弟子,传其锁阳功。

    燕王皱着的眉头并没有展开,看着窗外良久,他问:“百姓都支持朝廷,我等如何?”

    “哼!”姚广孝站起身来,盯着燕王说道,“臣只知天道,不管民心!”

    燕王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窗外。天气初凉,府内的落叶已经开始堆积。

    “自从老衲毒杀了太子之后,王爷可还有退路?”姚广孝说道。

    燕王眼睛一凝,太子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死得不明不白。当年太子从西安府归来途中突然身亡,便是姚广孝所为,不过这却不是他的主意,他对这个大哥还是很服气的,而是姚广孝自作主张。木已成舟,当时燕王也知道姚广孝是为他好,朱标死了,太子之位舍他其谁?不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父亲却将性格软弱的朱允炆立为太孙,这让他,无路可退!

    “王爷可知袁珙、金忠二人?”姚广孝继续说道。

    “本王岂不知这二人,可惜这等世外高人行踪飘忽不定,本王有心三顾茅庐,却不知道茅庐在何处。”燕王当然知道姚广孝的意思,若是得此二人,将会是如虎添翼。

    “他二人此时便在庆寿寺中,与老衲品茶下棋已是多日。”姚广孝说道,燕王听后眼中精光大胜。

    “不过,我等此时不可妄动,先看看本王那好侄儿接下来要如何?”燕王说道,这句话一出,已经表明了燕王的选择。

    “朝廷是铁了心想要先将其余诸王灭掉。”姚广孝说道。

    “道衍,此事交于你全权主持,有意投本王的将军,暗中收买,让庐山派做好准备,多多接触一些有野心的武林中人。”燕王说道,虽说之前有些犹豫,不过一旦下定决心,便是坚决果断。

    “臣领命!”姚广孝大喜。

    “这天下,是本王的。”燕王看着南方,自言自语。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