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却说洪承畴处理完这些私事,便率领最后一部人马赶赴辽东,召见了吴三桂、曹变蛟等八大总兵。领步骑十三万不断东进,步步为营。不出数月,便奉朝廷之命赶赴松山,时清王皇太极围攻锦州日久,见明军援兵已至,乃提兵扼守松山。并交给多尔衮两万骑兵,命他如此如此。
话说洪承畴率军进抵松山,乃派大军强攻乳峰山,两军犬牙交错,战成一团。洪承畴见士兵死伤虽重,然峰上清兵已无力抵抗,正自欣喜之时,手下总兵吴三桂忽道:“元帅,这双乳峰乃松山要地,但就让我军轻松攻下,未免太过怪异。”洪承畴听罢,赶紧摊开八镇总兵的布阵图,见大军集中于中右两路,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向吴三桂道:“吴将军,本帅命你率本镇兵马于大军左翼布阵。”吴三桂领命,提兵两万而去。
站至午时,山上清军已寥寥无几,各总兵正欣喜时,忽见西石门传来一阵战马嘶鸣声,曹变蛟惊道:“若有清兵埋伏于此,则大军必被其击溃矣。”诸将惊惶不定,皆欲领兵南撤,洪承畴笑道:“量此几万兵马,何足惧哉,命令大军继续进攻!”诸将见主帅神色淡然,皆放宽了心。
却说这多尔衮与罗延秋师徒相遇后,便径直前往南京招降朱由崧,可朱由崧虽然昏聩,却是一把硬骨头,多尔衮软硬兼施都不能劝说他联清抗明,无奈之下只得北还,但皇太极也未责怪弟弟,命其为攻打锦州的先锋。当下多尔衮领了皇太极军令,引两万骑兵埋伏于西石门,待乳峰山失陷,明军阵型混乱之时,率军侧击明军,皇太极的主力便能乘势夺回乳峰山。话虽如此,然吴三桂看破此计,在大军左翼布阵,多尔衮见这两万明军军容齐整,便知洪承畴早有准备,当下胆战心惊,不敢出战。但见双乳峰即将失陷,皇太极的十多万兵马亦从锦州赶往松山,只得硬着头皮出击。
吴三桂见清军出战,乃率关宁铁骑一千人列于阵前,原来吴三桂将自己的关宁铁骑分作二十队,每队五十人,每队设一领队,将其姓名书于竹签之上,插在吴三桂靴筒之中,大战之际,只要吴三桂抽出竹签,叫出上面领队的姓名,此人便会同吴三桂纵横驰骋。吴三桂心知对手乃清军精锐,自知凶险,于是将二十支竹签掷在地上,喊道:“诸领队听令,随我杀散鞑子!”说罢便纵马而去,身后一千关宁铁骑亦向清兵冲去,身后两万明军热血沸腾,向清军冲来。这两万精锐平日里杀惯那些草包明军,今日不曾想明军骑兵竟向自己发起冲锋,惊讶之余竟不敢应战。吴三桂率这一千人马往来冲突十余次,将清军冲散,见败局已定,清军中的士兵竟然被吴三桂杀得痛哭流涕。吴三桂自然不肯收手,他乘胜追出数十里,仅他一人便摘了十颗清兵的首级。
皇太极见战无不胜的多尔衮仍然兵败西石门,心知洪承畴绝非等闲之辈,于是率军撤了锦州之围,引兵退守松山,引洪承畴出战。
洪承畴虽率军攻克乳峰山,但所部兵马损失甚重,欲向朝廷乞得半月之期休整,然洪承畴的十几万大军人人皆要吃饭,仅每日军费便不是一笔小数目,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不得十五日,乃命洪承畴率军急战。洪承畴长叹一声,只得率军前进。
皇太极本以为以洪承畴行阵之智,自然不会中自己这小小的圈套。不曾想他却提兵大进,着实出乎皇太极意料。几经了解方才得知洪承畴受了朝廷重压,方才举兵进攻松山。皇太极笑道:“松山乃兵家绝地也,洪承畴以身犯险,此乃天助我大清,吾定不能负天!”乃下令:“大清国之男子,下至十六岁,上至六十岁皆来到松山前线待命。”不数日,大清男子齐聚松山,皇太极乃令其深挖沟壑,仅一夜便挖出三道深不可测的壕沟,将十数万明军困于松山。洪承畴叫苦连天,亲率兵马突围数次,奈何壕沟极深,明军突破一道,眼前却还有两道,因此不仅无法冲出,反而拜拜损折数千兵马。眼看粮食将尽,洪承畴乃召八镇总兵道:“明日便是我军最后一战,大明之国运,我们众人之命运,皆在明日这最后一搏之中。”八镇总兵归营,各怀心事。吴三桂见自己年纪轻轻,却将命丧疆场,不禁一阵心凉。吴三桂手下兵将皆欲为其卖命,保得主公周全,唯有身居末席的一个蒙古人冷笑不已。吴三桂怒道:“我平日你待汝可谓不薄,今日诸将士皆欲为我卖命,唯独汝冷笑不止,究竟是何居心?”那蒙古人道:“我笑将军空有两万精兵,却要白白在这松山上折了性命。将军平日待我不薄,我自然想方设法报答。”吴三桂双眼一亮,道:“莫非先生可有破敌良策?”那蒙古人摇摇头道:“破敌良策倒是没有。”听到此处,吴三桂刚热起的心中也凉了半截,诸将面带怒色,要杀了这蒙古人。但那蒙古人又道:“破敌良策没有,逃跑的法子难道还没有吗?”吴三桂听罢喜不自胜,赶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恭恭敬敬道:“还望先生赐教。”那蒙古人道:“明日八路明军分头突围,必定同清兵混战成一团,以将军之实力,突破这三条壕沟必然不难。”见吴三桂点点头,那蒙古人接着道:“将军突围后,切不可走小路,而应该从大道进兵。”吴三桂问道:“大道之上,满清鞑子必有准备,如何能大方突围呢?”那蒙古人笑答道:“将军深谙兵法,难道不懂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我是粗鄙之人,虽然不懂兵法,但我每每看到大战之末,清兵追击明军时,都在小路设伏,因为大明的败军不敢走大道,因而都在小道被清兵逮个正着。所以将军从大道突围,必能保全大军的性命。”吴三桂听罢觉得此人说得有理,但见明军被他描述得如此无能,却也蹉叹不已。
当夜三更,总兵王朴藐视军令擅自突围,明军顿时乱作一团,吴三桂见有人突围,清军亦向王朴方向进攻,乃率本部兵马一路突破三道壕沟,并依照那蒙古人所言从大道进兵,那皇太极果然在小路上埋伏了大量的精兵。于大道上埋伏的蒙古兵马岂是吴三桂的对手?因而吴三桂一路了无遮拦,率军突入杏山城,然其余七镇兵马,若非损失殆尽,便是突围成功但士卒十伤六七,再也无力反攻。倒是这伙明朝败兵在退入杏山城的路上抢劫辽东居民,辽东一时混乱不堪,哀鸿遍野,明军既输了这仗,又输了百姓的心,焉有不败之理?
洪承畴见八镇兵马各自为战,被眼前的清军一网打尽。大明最后十余万精锐白白毁在自己手中,不禁痛心疾首,他率本部亲兵同清军混战成一团,眼见即将战死于乱军之中,曹变蛟、王廷臣二人冲突不出,率军退回松山城,救出洪承畴,入城坚守。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