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君恩录 > 第五回 中毒招掌门失手 守誓言师徒下山
    范文程听洪承畴说出这话,已有服软之意,知道自己的计策已经达成。于是笑着坐回,道:“洪元帅若早早如此,何必白吃那么多苦呢?”洪承畴道:“若大清皇上答应我这件事,我方可降清,如若不然,洪承畴就算一死,也不再同你们清廷有任何瓜葛。”范文程笑道:“洪元帅肯归附我大清,皇上高兴还来不及,只要元帅所提要求不过分,就是十件事,百件事,皇上可能都依得你。”

    洪承畴叹道:“我出身布衣,只因皇恩浩荡,方才走上仕途之路,现在我战败被擒,若让我做贰臣,我必背上不顾皇恩的骂名,死后也该遗臭万年。可我仍要投降大清,可见我对大请皇上托付了极大信任。故我这件事便是求皇上莫要猜忌我这败军之将,肯将大事托付给我,否则我甘愿去面对九泉下的十多位先皇。”范文程心道:“那洪承畴必是听到昨夜我和皇上的谈话,方才请降,虽然不是真心,但要他回头,也是不可能之事了。”原来范文程要皇太极谎报吴三桂出征的军情,再假意托出有这部大破明军的奇书在高丽地界上,最后再以死威胁不甘愿去死的洪承畴。其实洪承畴早被范文程这三板斧冲昏了头脑,若仔细想想,便知其中破绽不少,可惜他一心求生,故走上这条不归之路。当下范文程笑道:“我还以为是什么摘星揽月的难事,皇上一心要劝降元帅,必然爱元帅之才,又怎么会无缘无故猜忌元帅呢?”

    洪承畴听罢低头不语,半晌后方抬头,从嘴里艰难挤出八个字,道:“我洪承畴,今日降清。”范文程知道再让他说出这八个字再难不过,于是赶紧道:“元帅高明,元帅若归附我大清,必能享尽一辈子荣华富贵!”

    皇太极听闻洪承畴降清,自然高兴不已,本来就没有明军在自己地盘上的他,只在盛京城外转了一圈,便又折回城中,为洪承畴设酒摆宴。洪承畴于宴席上道:“皇上,微臣虽然降了大清,不过还未为大清立下寸功,微臣不才,愿与十四贝勒一同前往五圣山寻找奇书。”皇太极巴不得他与多尔衮同行,以免泄了吴三桂不在锦州之秘,皇太极心下大喜,命洪承畴与多尔衮即日启程。

    果不其然,多尔衮的五百骑兵在五圣山转悠了三个月,因洪承畴从中作梗,连个人影也没找着,反而引起高丽人的警觉。无奈之下,只得回到盛京。洪承畴却也渐渐得知真相,但他已经做了贰臣,再也没有后悔药可吃,只得心甘情愿为大清卖命。

    正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洪承畴降清后一年,皇太极便驾鹤西归,多尔衮立皇太极九子福临为帝,改元“顺治”。顺治元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身亡,大明就此灭国。李自成本欲招降吴三桂,却因陈圆圆之事反目成仇,吴三桂放清兵入关,大顺军一败涂地,李自成不知所踪,清人在洪承畴辅佐下一时坐稳中原江山。

    话分两头,却说罗延秋师徒三人回到武当山后,罗延秋命洪君恩给众位师伯磕过了头,又向祖师爷张三丰的灵位磕了三个响头,方才礼成。罗延秋对洪君恩道:“武当派的生活比洪府清苦得多,你虽年幼,但已经是我武当第三代弟子,因而也要受武当帮规所限。”洪君恩点点头道:“我跟师傅师伯们一样,不吃肉,天天打坐便是。”原来洪君恩于路上见自己的师傅和师公只用素食,且每日至少要打坐两个时辰,便以为道士就做这些事情罢了。

    罗延秋笑道:“傻孩子,做我武当的弟子哪有那么简单。”洪君恩歪着头,似是思考,罗延秋手下弟子见他年纪虽小,却能把话说得清清楚楚,一言一行都极可爱,因此都对他有了三分好感。得知他是穆师弟的弟子,更是羡慕不已。

    罗延秋见洪君恩放弃了思索,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笑道:“一路风尘仆仆,连大人都累了,何况孩子呢?”说着命穆元溢带着洪君恩回到自己房中休息。

    此后洪君恩便跟随武当派诸弟子学艺,罗延秋中了廉平一掌,因此闭关养伤,三个月后方才恢复如初,这三个月内,洪君恩同穆元溢学了些根基功夫,他天资聪颖,武当的内功心决很快就能记牢,加上穆元溢倾心相教,因而进步飞快,仅仅用了十天时间,一套武当长拳便打得有模有样。其余五个师伯也多少传了他些武艺。

    罗延秋收有六徒,大徒弟姓张名璟,二徒弟姓江,名风泉,三徒弟姓常,名平渊,四徒弟姓武,名停云,五徒弟姓柳,名元涛,关门弟子则是穆元溢。此六人因是罗延秋的徒弟,加之罗延秋授艺之时从不偏袒,故这六人练武十余年,其武功皆在江湖上已经颇有名声。六人均为落叶剑术的传人,但唯有张璟和穆元溢二人悟性较高,故二人同罗延秋一般,以长剑为兵器。二徒江风泉右手提剑,左手持九钩盾,这九钩盾是江风泉特意花了数十两银子和数十斤精铁,差武昌镔铁行打造而成的盾牌,因花费甚多还挨了罗延秋一顿骂。这盾牌本重五十余斤,加之盾身打了九个铁钩,因此整个盾牌约莫七十斤重,盾牌虽重,江风泉却能将它运转如飞,若独自一人面对群敌之时,这面重盾可攻可守,独当一面,长剑可以毫无顾虑地进攻,若是与友人共同对敌,便可轻易护住友人与自己的身体。三徒常平渊潜心于打坐练功,对世事的认识比另外五个师兄弟高深许多,连罗延秋也不住称赞,武艺难称翘楚,在剑上造诣不高。但他深得罗延秋打穴的手法,加之静心修炼,内力足够纯熟,使上一对铁打的判官笔,打穴时加上自身内力,足以称得上稳准狠,让来敌胆寒。四徒武停云本就是习武世家的后人,其父亲武辅邦与罗延秋有过一面之交。武停云十八岁时与人拼斗失手杀人,武辅邦便求罗延秋收留此人,武停云本不稀罕武当功夫,上山之际使一杆祖传的虎头枪,用枪杆打伤了守护山门的小道士,当时罗延秋手下三个徒弟皆愤愤不平,罗延秋便命武功最弱的常平渊同武停云切磋武艺,两人只交手数招,武停云的长枪还未触到常平渊,铁打的短判官笔便在武停云身上留下数处印记。武停云因此拜服于高深莫测的武当功夫,潜心在武当研习武艺,罗延秋在剑术上钻研最深,但十八般兵器也都小有涉猎,因此一面教给武停云武当呼吸吐纳的上乘功夫,一面传了他几套枪法,故武停云虽是半路出家,但也能在六人中独树一帜。五徒柳元涛自幼生活于武昌集市之中,最爱听说书先生讲西游记的故事,小小年纪便对孙悟空异常佩服。长大后做了几笔生意,小有所成,却痴迷武功,故投身武当,但仍对儿时梦想念念不忘,因此散尽家财,打了一杆镔铁棍,罗延秋见他对棍棒功夫如此痴迷,特意带他前往嵩山住了三个月,圆智方丈将一整套少林棍法传给柳元涛。罗延秋见柳元涛同少林极有缘分,本想做个顺水人情,将柳元涛送给少林做弟子。可惜圆智方丈圆寂,他的师弟圆慧师弟做了少林寺新方丈,但圆慧方丈目中无人,以为少林武功独树一帜,对武当极有成见,对柳元涛更是冷嘲热讽,柳元涛生性老实,因而受尽委屈。罗延秋想为徒弟出头,他知道自己武艺远胜圆慧方丈,但少林卧虎藏龙,武当小门小派,难同少林抗衡。话虽如此,极要强的罗延秋却咽不下这口气,因此带柳元涛回到武当,命柳元涛忘掉少林棍法,自己破天荒创了一套三十六式“覆林棍法”。名字虽然难听些,不过一招一式皆倾注罗延秋不少心血,这套覆林棍法取自颠覆少林之意,招式之间无不克制少林棍法,只要将三十六招练得纯熟,莫说少林棍僧,便是圆智方丈都不一定能击败柳元涛。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