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高仙芝率军抵达拨换城。
高仙芝面容俊秀,须长三尺,白净的书生脸仿佛已经掩盖了他的真实年龄。若不是精心修剪过的长须衬托出了他的几分威严,他几乎就像一个进京赶考的少年郎。现在他也绝不像一个久经沙场的悍将,现在他像一个诗人,他左手靠背,右手抚须,来回踱步的时候有点让人想起已经在江湖上销声匿迹的青莲居士,李白。
但他和李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高仙芝善用刀,李白善用剑;高仙芝来自海东之国高句丽,李白生于葱岭以西碎叶城中;高仙芝居庙堂之高,李白处江湖之远。一个是战阵杀伐之人,一个是举酒吟诗之客。想起李白,高仙芝心中便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高仙芝的武艺在军中实属上乘,纵使是号称有万夫不挡之勇的李嗣业,在他手下也走不过十个来回。但他曾经败给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这是当年游历四川的李白赠给高仙芝的一首诗。此刻高仙芝用语调抑扬顿挫的高丽语吟诵起来,顿觉气势雄浑,正好将自己的内心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再过一个月,大军就要到达连云堡,登时又少不了一场恶战。都说蜀道难,这葱岭上的千山万险比之蜀道又如何?高仙芝心中喃喃道:李太白啊,李太白,这下你总是不如我了吧。哈哈。
高仙芝嘴角上扬,轻轻一笑,突然拔刀向身后斩去。只见副将田玉恭谨地立在眼前,高仙芝手腕一用力,把一柄去势甚急的障刀硬生生收住。高仙芝收刀入鞘,问:“你什么时候进来的?”
“才进来不久。”田玉不慌不忙道:“不敢打扰大人诗兴。”
高仙芝这才想起自己方才吟诗的情景竟被这位部下全看在眼里,不禁莞尔。高仙芝神色一顿,道:“石国王子昭武阿修罗的事,处理好了吗?”
田玉道:“已经吩咐葛逻禄人派兵去做了。派去的都是好手,石国王子在劫难逃。”
高仙芝:“怎么还不见消息?”
田玉嗫嚅道:“这……或许是路上耽搁了……也未可知?”
高仙芝眼前显出一丝疑窦,忽然神色一凛,命令道:“派人去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田玉道了声是便急匆匆地往外走。突然和一个捉生将迎面相撞。
捉生将就是古代的侦察兵。十年后的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和史思明就是捉生将出身。此刻按下不表。
田玉大声的斥责那名走路不长眼的捉生将,高仙芝见那捉生将虽然被大声责骂却眼神涣散,战战兢兢地好像还没从某种惊吓中缓过神来。于是喝止了田玉,仔细地询问那捉生将这几日的遭遇。原来,那捉生将出去侦察,在拨换城西北七十里的一片戈壁滩中发现一地尸体,这些尸体大多都像是被一刀连人带马劈成两半,脑肠流的满地都是,情状委实可怖。那捉生将今年才仅十八岁,年幼胆小,是以被吓成这鬼样子。
高仙芝了解完事情的经过毫不犹豫地扇了那捉生将两巴掌,冷淡地斥道:”行军打仗之人,这样的场面以后比比皆是,都像你这样吓得刀都拿不稳,我大唐军威何在?“
那捉生将连连点头,退了出去。
高仙芝眼一横:”田玉,这就是你说的处理好了?“
田玉:”属下该死!属下愿亲自前往,不斩下昭武殿下的头颅,属下提头来见!“
高仙芝沉默了半晌,缓缓道:”你不能去,你是朝廷命官,暗杀邻国王子成何体统?你退下休息吧,昭武阿修罗的事我再派别人去做。再过一个月我军就要抵达连云堡,到时候你可得卖点力。“
田玉肃然而立,右拳锤肩,大声道:”九死无悔!“
高仙芝欣慰的点了点头,正欲再说点什么,田玉突然道:”不知大人和这位修罗王子有什么深仇大恨,定要除之而后快?“
高仙芝冷冷地看着田玉,没有说话。田玉见状大囧,忙道:”属下多嘴了,属下先行告退。“
高仙芝一摆手,道:”不忙。“神色缓和了许多,田玉遂垂拱而立。
高仙芝缓缓道:”我们从军之人在这西北荒凉之地征战,为的是什么?“
田玉正色道:“自然是为了不负皇恩,还有……建功立业。”
高仙芝目光望向遥远的西边,道:“本将军想的和你一样。我本是高句丽人,唐朝击破高句丽时,我和父亲跟着四处逃散的高句丽难民逃入唐境。唐朝皇帝不计较我高丽人的身份,让我手握重兵,我岂有知恩不图报之理?因此我日思夜想便是为大唐开疆拓土,这次如是能顺利攻克小勃律,我军通向昭武九国的道路便已打通。到时候本将军定要率军西征,建立一番功业。”
田玉道:“那昭武阿修罗,必是昭武九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高仙芝道:“不错,那昭武阿修罗是石国国王伊捺吐屯的长子,平时喜爱四处游历,与昭武九国君主都交往甚密。此人颇有几分经商的才干,几年积累下来已是富可敌国,现在不除,将来一定是我西征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啊。”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