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贞观往事 > 第四章 渭水之盟
    公元626年,清晨,渭水河畔。

    李世民此时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而对面是突厥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

    “颉利,尔与大唐曾结盟,如今竟然失约攻至渭水,欺我大唐无人吗!”李世民隔着渭水质问颉利可汗。

    “大唐的皇帝好似误会了什么,我草原的儿郎们可耐不住性子,哈哈。”

    “你真当朕无人可以否,尔的大将执失思力还在朕的手中。来人,把执失思力带上来。”

    只见两个军人压着执失思力的肩膀,使他恭身来到李世民的面前,浑身的血痕和伤疤,满脸的狰狞,不复往日的神采。

    而此时尉迟恭率领部下也感到了李世民背后,李世民背后烟尘滚滚,其气势竟不亚于自己身后的20万骑兵,颉利大惊。

    而在李世民背后的尉迟心里不由得一紧,此乃瞒天过海,京城兵力空虚,长安为之戒严,人心惶惶,根本没有军队能抵挡这20万骑兵,只能使这疑兵之计,若一不小心漏出破绽后果不堪设想啊。

    尉迟挺直了腰板。

    而此时的颉利自知理亏,又看见唐军“军容大盛”,又得知执失思力被擒,已经有些退缩了。

    而李世民却得理不饶人“颉利,看看朕身后的大军如何,尔现在退兵,你我各退一步,结为盟约,免得两败俱伤,相比草原也不平静吧。”

    颉利无言。

    两天后。

    长安西郊,渭水便桥。

    “今斩马为盟,大唐与突厥各自退军,愿两国和平常在,朕代表大唐签署盟约。”

    “今斩马为盟,突厥与大唐各自退军,愿两国和平常在,本汗代表突厥签署盟约。”

    李世民,颉利手起刀落斩下白马为盟。相视一笑。

    颉利帅20万骑兵退居草原,并向大唐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陛下,臣等幸不辱命平定罗艺叛乱,受罗艺首级与陛下。”

    太极宮内李世民开怀大笑。

    而贞观之治也由此开始。

    …………………………………

    下面科普下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指的是唐朝时期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杀白马与突厥可汗之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

    渭水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为自己稳定局势。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