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十月癸亥,太极宮内。
一众大臣与皇子垂手肃静的等待早朝。
所有人的面色都不同,尤其是几位皇子,皇长子李承乾脸色看似平静,但却隐瞒不了眼底的喜色。皇三子李恪风轻云淡仿佛什么都与他没有关系,皇四子李泰却仿佛有些心有不甘,眼里有许些阴霾。皇五子李佑一如既往地吊儿郎当不学无术的样子。
“上朝,皇帝驾到,百官跪迎。”刘全尖细的嗓音在略显空旷的大殿里回荡。
李世民从慕后走出,坐到那象征皇权至上的位子,向下扫了一眼文武百官和自己的子嗣,坐定。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朕自继位以来,内有罗艺叛乱,外有突厥霍乱中原。今罗艺已被平定,突厥以签署盟约,然国内百废待兴,不可一日无国本。”
众卿哗然。
“自古立嫡立长立贤,皇长子为诸皇子之长,且为皇后嫡出,素有贤名,臣长孙无忌请立皇长子为太子,以定国本。”长孙无忌出列拜倒。
“臣等附议。”长孙一系的大臣道。
“皇三子英武果敢,臣请立皇三子为太子。”封德彝道。
“臣等附议。”这是隋朝旧臣们。
其余众卿也一一出列支持自己所支持的皇子。
李泰脸色越来越低沉,眼底的阴霾也藏不住了,藏在衣袍里的手也紧紧的攥住了。“为什么,凭什么都是嫡子,舅舅不支持我,连李恪都有人支持为什么没人支持我。”李泰在心里咆哮道。脸上愈加显得狰狞。
李世民仍旧面色平静,不动声色的扫了诸位皇子一眼。
“刘全,宣。”
刘全扫了一眼殿下的众人,开始用他尖细的声音朗读。
“尚书奏议:以为少阳作贰,元良治本,虔奉宗祏,式固邦家。中山王承乾。地居嫡长,丰姿峻嶷;仁孝纯深,业履昭茂,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允兹守器,养德春宫。朕钦承景业,嗣膺宝位,宪则前王,思隆正绪,宜依众请,以答佥望。可立承乾为皇太子。”
“陛下圣明。”
“封皇四子卫王为越王,封皇五子宜阳郡王李佑为楚王。”
“儿臣谢父皇隆恩。”诸位皇子拜到。
李程乾满脸喜色,李泰满脸阴霾连谢恩都迟疑了一下,李佑心有不甘,倒是李恪亦如往常,也许他知道就算他在优秀都不可能得到那个位置,谁叫他的母妃是隋朝隋炀帝的公主。
李世民不动声色的看了诸位皇子一眼,这么小就已经有了隔阂,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也许这就是生在皇家的悲哀。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