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天枢道长 > 第二章 妖孽作祟
    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天枢子心境,久久难平。

    眼下有两个选择

    其一:大夏皇朝虽然腐朽不堪,可无崖子执掌的军队还算一股清流,且他贵为国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能拥兵进谏,把持朝纲,则肃清奸佞,匡扶社稷,不在话下。

    凭借自己修为学识,入仕为官自然轻而易举,只是如此一来,则要面对天下群雄,声诛笔伐,落得个助纣为虐的骂名。

    其二:三州义军声势浩大,更有修真门派相助,想来定能和大夏皇朝分庭抗敌,将来改朝换代,另立明君,天下自然太平。

    只是此举费工费时,何况改朝换代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战祸不休,苦的还是黎民百姓。

    他心中一番计较,决定选择第一种,便沿西北而上,前往中州。

    君子便要坦荡,既然有更快更有效的方法在,为何还要走那荼毒天下的路?

    回忆起师尊的作法,他会心一笑,骂名又如何?无愧于心则可。

    其实,连他自己都不愿意面对的是,受《论语》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他内心深处,对于反叛着实不屑。

    天枢道长不是剑修,便无法御剑飞行,修为不到元婴,便腾不得云,驾不了雾,只能靠双脚前行。

    心中计较已定,便没有顾虑,行走于山林之间,身如灵猿般迅捷,涉于江河湖泊之上,讯如雨燕般轻盈。

    一路北上,他原以为不需多少时日就能到达中州,不曾想,三个月过去,别说中州,连杨洲地界都没有走出去。

    并非他脚力不够,实际上,如果他全力赶路,日行千里不是难事。

    天下动荡,人族元气大伤,四方妖魔纷纷入世害人,流匪兵痞更是趁火打劫,哪怕是最安定的杨洲,也时常能够遇到妖魔作祟,酷吏横行的事情。

    路见不平,岂能坐视不理?

    就这样,一路磕磕绊绊,三月后终于出了杨洲地界。

    杨洲地处南方,北上中州需要途径荆州。

    连日赶路,天枢子倍感疲乏,便决定找处村落歇息一番。

    不需要刻意寻找,有人的地方就有烟火气息,修行中人能够轻易找到人族聚集的地方。

    一路风尘仆仆,他特意打理了一番,并非矫情,而是注重素养。

    此处村庄居民众多,竟还有饭馆客栈,荆州不愧是富庶之地,心中一番感慨,天枢子便已到了客店之中。

    店家见有人来,连忙招呼

    “客官,要点什么......”

    待看清天枢子装扮,却是明显愣了一下。

    天枢子自觉打扮并无怪异之处,那店家却是一直看着自己,很是失礼,当下心中不悦,自然不会给好脸色。

    “清汤挂面,速速上来。”

    店家回过神,也不致歉,吆喝一声,便招呼其他客人。

    此时正直饭点,食客颇多,听他要了最便宜的清汤挂面,多有面露嘲弄者。

    天枢子自然不会理会,却忽有一句议论之声传来,刺痛他心。

    “嚯,又来一个招摇撞骗的臭道士,看这岁数,估计是个酒囊饭袋”

    “哈...你可别抬举他了,听到没,清汤挂面,酒囊饭袋都不如。”

    天枢子闻言大怒,拍案而起,喝道:“贫道与你二人素不相识,为何恶语相向。”

    那二人明显吓了一跳,没想到他会直接发作。

    其中一人生的牛高马大,不仅不告罪,反而嗤笑道:“呦,道士人小,脾气却是大的很,就说你酒囊饭袋,怎么地吧。”

    天枢子眼光一冷,往前踏出一步,地面随着他这一动作,重重的震动了一下,那粗壮的顶梁柱“吱呀”一声,仿佛摇摇欲坠。

    那无礼之人大惊失色,知道碰到硬茬了,连忙跪地告饶!

    经此一出,天枢子食欲全无,放下饭钱,便出了客栈。

    他早已辟谷,饮些风霜雨露便可饱腹,这烟火气息虽有滋味,却也可有可无。

    世间太多视利者,见他年幼,便以为可欺,此乃常情,往后遇到的,还会更多。

    道理是明白,但能否想通,便是另外一回事。

    他心有不忿,便不愿多做停留。

    行走在村道,过往凡人众多,越走他的神色越凝重。

    “此地村民神色多有疲惫,寻常劳力不至于此,何况富庶之地,自然不会营养不良,那便只有一种可能。”

    想着,他以手扶额,睁开天眼,果然一股黑气缭绕在村民印堂之上,规模之大,可谓人人皆有。

    黑气浓郁,且有淡淡妖气散发,他心中冷笑:“好胆妖孽,竟敢如此放肆大胆,贫道若不收你,愧对这一身道行。”

    正欲寻人问话,却被一众人拦住去路。

    为首的是一垂朽老头,拄着拐杖,身旁跟着一众村民,见他倒头就拜。

    “仙人在上,求求您大发慈悲,救救本村百姓吧。”

    天枢子愕然,待看到老头身边之人后,这才了然。

    那二人不正是客栈中无礼之人吗?

    想来见识到自己的本事之后,不敢小觑,连忙寻了村长来。

    那二人面有愧色,生怕得罪了仙人,便救不了村庄,那口吐狂言的壮实汉子,更是额头抵地,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天枢子怒气已消,况斩妖除魔乃是道人本分,便也不再刁难。

    扶起老头,问清了事情缘由。

    原来,村子有一条溪流,是本村主要的用水来源,不知何时来了一头妖怪,盘踞在溪流源头,从那以后每饮溪水,体内精气便会流失一分。

    日久下来,村民没有力气劳作,更有甚者,体虚气弱,疾病侵身,一命呜呼。

    村里也请了许多道士和尚除妖,奈何大多是些欺世盗名之辈,没有真才实学,多有卷了赏银跑路者,也有道行不深,害了性命者。

    这也是天枢子刚进村会被误会的原因。

    心中阴霾尽去,天枢子便让人引路去往水源处,察看虚实。

    那壮实汉子心怀愧疚,欲将功赎罪,便主动请命,引天枢子去那妖怪巢穴。

    上了山,道路将尽之处,那汉子恐惧,指着前方一处水潭,颤抖说道:“那妖怪便盘踞在那,仙人法力高强,定能除了那妖孽。”

    他语中奉承,却难掩恐惧之情,天枢子也不为难他,让他回村,独自一人去往水潭。

    靠近水潭,雾汽弥漫,烈日之下终年不散,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甜腥味,闻之作呕。

    天枢子眉头一皱,这妖怪是水属,以精气为食,却不取人性命,想来已生出灵智。

    盘踞之地,毒瘴泛生,想来是种毒物,伤人不伤草,那便是天生带毒的妖怪。

    思及如此,他心中已有定夺,冷笑着从乾坤袋中取出四枚定气符。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