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指星记 > 第10章 笔洗
    随着笑声进来的是两男一女,那大笑的人是一个老人,身材不高,身穿青色对襟唐装,声音洪亮,见到李撑等人愣了一下后,径直走到床前道:“老哥哥,听说在燕京站等我的时候出了点状况,现在感觉怎么样?”那另外一对男女却是袁老的女儿和女婿。

    袁老道:“马老弟,你知道的,我还能怎么样,我这身体好得很,今天就能出院,可是医生非要观察一天,我看多此一举!你刚才见到景石了吧?”袁老得病住院了,按理说作为老朋友不该这么大笑着进来的,他大笑只能是因为已经得知他的病情无碍。

    马老点指袁老笑道:“老哥哥,说句不好听的话,你还真是老奸巨猾,这都瞒不住你。”对着门口道:“景石,小佟,进来吧!”二人推门而入。

    李撑等人要办的事已经办完,起身告辞。袁老道:“先别忙,小李,你不是说对古玩感兴趣吗,今天就让你开开眼。拿出来吧?”这最后一句话却是对着马老说的。

    李撑不明所以,看向袁老。马老见有外人在场,有些迟疑。袁老将李撑救自己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马老吃惊地上下仔细打量李撑,怎么看都是一个农村的小孩子,不像是懂得医术的人,但他知道他的这个老哥哥是从来说一是一的人,对李撑道:“真想不到小哥还深明医道呀!”说着拍了一下李撑的肩膀。

    李撑觉得马老这一下拍的不轻,暗运内力抵抗,心中郁闷,这老头儿下手不知道轻重,却不知马老是重重出手,轻轻落下,拍到李撑肩膀上时力道已经很轻了。马老手与李撑肩膀接触,感觉李撑身体纹丝未动,并且隐隐有一股反力产生,差点将自己的手弹开。马老心中大惊,运内力相抗。李撑一看马老运内力,自己不得不加大内力。这样一来一往,一个拍肩膀的动作变成了比拼内力了。

    施墨林三翔等不明所以,袁老却知道马老是八极拳高手,见二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架势不对,马上道:“马老弟,马老弟,小李是客人,别伤着他!”听袁老说这话,三翔率先明白过来了,笑话,欺负人欺负到我们这头了,跳到马老身旁就是一脚。马老见有脚袭来,右脚勾三翔站立的那条腿,三翔立足不稳,当时就要扑倒。

    李撑见三翔上前就料定他要吃亏,肩头向上顶,跟着瞬间塌下,身影一转,到了三翔旁边,扶住了他。

    马老盯着李撑一会儿道:“小兄弟,功夫不错,看你的内力阴柔而似水,刚才的身法也是道门的,你师父是谁?”

    李撑见马老说出自己的功夫内力属道门,且马老内力不弱,知道他也是武林中人。见他询问自己的师承,于是肃容道:“先师娘家姓李,道号道成。”

    马老道:“李道成?”思索了一会儿,脑子里没有这么个道士,估计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但高人大多不爱出风头,隐居山野的高人多了去了,却也不敢小瞧了人家。“哦?你师父仙逝了?”

    李撑道:“正是。”

    马老也就不再说了,对三翔道:“对不住了。”三翔是怕他不利于李撑,现在见李撑没事儿,也就不放在心上。

    马老转头对袁老道:“嘿嘿,伤不着,老头子我的功力都不见得高过了他!”

    李撑忙道:“不敢,那是您老人家手下留情。”

    袁老见没有出事,暗吐一口气,他不懂什么功力不功力的,对马老道:“你前几日在电话里说你收了一个明宣德青花,这次来燕京参加玉石博览会,我料定你会带来,要不然你舍飞机而坐火车而来,是怕飞机在飞机上有闪失?”

    马老道:“没有的事,我也是最近血压有点高,我闺女说什么也不让我坐飞机,她倒是放心我坐十几个小时火车。”说着从随身皮箱里拿出一个密码箱来,打开密码箱,里边满满的都是天鹅绒和泡沫,中间嵌着一个“瓷碗”。

    马老把“瓷碗”递给袁老,指了指床对面的茶几道:“咱们上那看去。”说着起身要下床,女儿袁景萍过来阻止道:“爸,医生说您需要卧床休息,还是在床上看看得了。”

    袁老道:“这里光线不好,看不清楚,我的身体真没什么。”

    袁老的几个晚辈在卢院长处得知老爷子的身体不错,比年中体检时好多了,血压、血糖、血脂都正常,近期再次中风的危险不高,也就不再勉强。袁景萍扶着袁老到茶几旁边的沙发坐下,此时马老已经将“瓷碗”放到了茶几上。

    袁老问道:“马老弟你怎么看?”

    马老道:“我看到不了宣德,我认为是清初仿的。”

    听到马老说的这个“瓷碗”是“仿”的,两人还这么严肃的研究,三翔噗嗤乐了,他虽说学习不好,可也学了几节历史课,知道马老说的差了好几百年呢。

    袁老招呼几人过来。这病房有四十多平米,李撑施墨林四人和袁老的儿女夫妇八个人在里边一点也不显得拥挤。

    见八人一起凑了过来,袁老道:“刚才小刘笑了,是不是想这两个老头怎么明知道是一个后世的仿品还这么假模假式地看来看去呀?”

    三翔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算是承认了。

    袁老又问道:“我要问一个问题,明朝末年离现在有多少年,小刘知道吗?”

    三翔道:“几百年?”

    袁老点头道:“嗯,有三百多年,那你说一个三百多年的东西流传到现在算不算古董?”

    黄毛儿道:“算?”

    袁老道:“你们可能要说了,本来就是作假的东西,流传到现在能算古董?算,像这种后世仿造前世的叫‘仿古’,如果仿造的年代在清朝以前,就叫做‘古仿’。有的古仿由于仿造者是名人,或者工艺非常精湛,甚至比被仿造的物件还要贵,虽然这种情况很少。”说着指了指茶几上的“瓷碗”卖了个关子道:“这个仿元青花龙纹花口笔洗是古仿的还是现代仿的呢?”

    三翔问李撑道:“啥叫笔洗?”

    李撑道:“笔洗就是洗笔的碗。”

    三翔道:“笔还用洗?你经常写毛笔字,我怎么没见你使过这个?”

    李撑道:“不懂别说话,听着。”他现在都懒得理三翔。

    袁老听到了李撑三翔的谈话,问道:“哦?小李还写毛笔字?”

    三翔插嘴道:“写得可好了,我们村这两年的对联都是他写。”

    李撑道:“不好不好,大家舍不得买对联,印刷的对联好几块钱,村里人拿我当劳力,让我写花的钱少,一家的对联买纸也花不到五块钱。袁老您还是说这个笔洗吧,大家都等得着急了!”

    袁老道:“小李你倒是谦虚的很呀,你过来,看看这个笔洗像什么时候的?”

    李撑没有主人的允许不敢过手,看向马老,马老笑着点头道:“小李小小年纪,会的东西可真不少!看看吧。”做了个请的手势。

    李撑也不推辞,因为他想试试这笔洗里边有没有神力。他小心地拿起笔洗,看向笔洗壁上的青花图案。笔洗内底绘云龙纹,外壁的每一个花瓣上均绘有团龙纹。对于什么云龙纹、团龙纹李撑压根就不懂,他装模作势地仔细的观看,手上却却暗运内力到笔洗中。不过令李撑失望的是,笔洗里只有少的可怜的神力,不要说和那串天珠相比了,就是和玉盒比也颇有不如。

    待李撑放下笔洗,袁老见他脸上有失望的神色,心头一惊。刚才袁老粗略地看了一下,就知道这笔洗不是清早期的,能到光绪就不错了。袁老道:“小李觉得是哪个年代的?”

    李撑回过神来,道:“这个我不知道,我看这笔洗挺古朴的,应该挺老的吧?”

    袁老神色古怪地笑了笑,道:“马老弟,我可说了?”

    马老道:“你就说吧,看你的表情我知道这个笔洗到不了清早期。”

    袁老道:“玉器杂项我不如你,瓷器你不如我,我就直说了,这笔洗造型没错,但是龙纹有些问题,笔法呆滞,是故意仿而仿不到神韵,形似而神非,一般人当然看不出来,古玩瓷器也讲究精气神,这你知道,我就不说了,总之这个笔洗精气神不对。底款也是这个问题。顶多到光绪。”

    马老道:“就到光绪?”

    袁老道:“对!”

    马老苦笑道:“哈哈,没想到又打眼了。”

    李撑等人心想,听这话的意思这马老不止一次吃亏上当了。三翔问了一句道:“马老,您这个什么笔洗花多少钱买的?”

    马老道伸出右手大拇指道:“十万!”

    “十万!”李撑三翔黄毛儿三人咽了口吐沫,吧嗒嘴道。施墨林和袁家几人却没当回事儿,几人家里都有古玩藏家,吃亏打眼见得多了,交百万以上学费的也不是没见过。

    马老虽然没把十万块钱放在眼里,但打眼了面子上不好看呀,心里也不太痛快,巴巴地从千里之外拿来让老朋友掌眼,没想到是真的个结果。虽然严格意义上说这笔洗算不上赝品,但清晚期的和清早期的价钱相比差的远了,肯定值不了十万块。

    施墨林问马老道:“马老,这个笔洗能不能让给我?我出两万。”

    马老道:“小施,你看上这笔洗了?”

    施墨林点头道:“我爷爷喜欢练字作画,也收藏这些文房里的物件,我想把它带过去让怹老人家高兴高兴。这有个瓷器的大行家袁老在,已经断代完成了,也省得我去古玩市场费心思淘换了。袁老,马老,您二位看这个价格合适不适合?不行可以再商量商量。”

    袁老道:“马老弟,我看这个价钱可以,要是想出手的话可以考虑考虑。”

    马老道:“好,这物件留在我这也够我闹心的,眼不见为净,另外难得小施有孝心。”

    施墨林出门去银行取了两万元钱,和马老钱货两讫。

    李撑知道马老是玉石专家,从口袋里掏出石佛腹中的玉盒,道:“马老,你是玉石专家,麻烦您看看我这个玉盒。”

    马老示意李撑放到茶几上。在古玩行,在递交古玩特别是玉石、瓷器等易碎物件时,是不能直接用手递交的,而通常是一个人放在桌上,另外一个人才“过手”的,这是防止物件损毁时责任不清或者有人故意摔碎物件来“碰瓷”。按古玩行的规矩,李撑直接递玉盒是外行的行为。

    待玉盒在茶几上后,马老拿起仔细地观看了起来,由于玉盒不大,看了一会又从随身带的包里拿出一柄放大镜来。借助放大镜又看了有两分钟,马老放下玉盒道:“这个玉盒用料是和田籽料无疑,白如凝脂,温润细腻,是上好的羊脂玉;盒身上的卷草纹从刀法和形状来说,年代应该是明晚期到清早期。老哥哥,要不你过过手?”

    袁老道:“哈哈,你是玉石行的顶级专家,你的话有一锤定音的底气,我就不上手了,刚才你鉴定的时候我也看得差不多,我附议。”转向李撑道:“小李,这个盒子要出手吗?不知道来历……”李撑一个乡下孩子身上带着这个玉盒,让人有点疑惑。

    李撑道:“这是我师父留下来的,他老人家生前用来放一些熬制的药丸的,我倒是想卖了,只是不知道谁肯买。”

    袁老和马老知道李撑的师父是个老道士,有点老东西也不稀奇。

    施墨林道:“马老,这个玉盒大概能值多少钱?如果合适的话我想要了,我爷爷有两方寿山石私印,怹十分喜欢,我想买这个盒子给怹放印。”

    马老道:“小施你想要呀?这个嘛,这样好的羊脂玉籽料本就难得,而且这盒子是由一块整玉雕琢而成,就更难得了,加上明末清初的刀工,我这几十年也就见过几次这样的盒子。但是呢,虽说物以稀为贵,可稀少往往代表着收藏的人就少,圈子小价钱也就上不去。这个玉盒的价钱和这么大的一块整玉价钱也高不了多少,四万块吧,老哥哥,你说呢?”

    袁老道:“我看合适。”

    施墨林道:“李撑,我看就四万块,你说行不行,不行可以再商量。”

    李撑没想到这么个破盒子居然能值四万块钱,对于自己来说一个玉盒被吸收完神力,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卖出去一点也不可惜。

    施墨林见李撑没有同意,以为他嫌自己的出价低,说道:“李撑,要不我再加点,你看四万五合适不合适?”

    李撑回过神来,忙道:“马老给的价格是公道价,就这四万。”

    两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袁老见马老兴致不高,转移话题道:“马老弟,有没有听说过气功可以治疗脑血栓这些心血管疾病的?”

    马老道:“老哥哥,我不是早和你说过了吗,不要信气功治病这些鬼话,气功能治伤我知道,治病的肯定是假的,除非……”

    袁老追问道:“除非什么……”

    “除非有人的内功能见到‘大周天’圆满以上,但是这谈何容易,中国近代没有出现过一个有这样功力的人!”

    李撑听到二人对话心头大震,心说不好,袁老在中风时知道自己给他输入神力治病。再看袁老时,袁老不经意地瞄了一下自己,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笑容。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