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无敌武将升级系统 > 第一百四十一章:给义勇军一次机会
    如果在空中,能看见辽国西京道境内,无数支兵马纷纷出城,一条条火龙在漆黑的夜里晃动,西面的数条火龙朝着应州府边境以北的恒山龙首山方向,东面一条巨大的火龙笔直向西目标是阳中府西面三十里的广陵城!

    而在广陵城的西南方三十里处,一片平缓的河流,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摸着黑,悄悄行进在夜色之中。

    这支夜色中悄悄行走的队伍北面不远处,吴迪站在一个缓坡上,安静的看着这个方向,似乎在告别着什么。

    八月初二天色大亮时,耶律大石终于赶到了广陵城,怨军兵士刚一进城,纷纷坐到喘息不止,连续一日一夜的行军,将他们都快要拖垮了。

    广陵县令昨天一夜都是睡不安眠,得知有大队宋军从城旁经过,且在城外三十里处宿营,他如何睡得踏实。

    他今日大早就起身,坐在城头上一直守望着宋军的方位,生怕宋军突然掉转头来攻城。要知道广陵城不过一个小县,只有几十个弓手,一百乡兵维持次序,这点人马连城墙都站不满,他已经打定好主意,要是宋军前来有死而已。没想到宋军没等到,反是等到了怨军。

    耶律大石一进城,便问起是否发现宋军从此处经过,广陵县令急忙把宋军从县城边上经过,昨夜便在南边壶流河宿营之事呈报上去。

    耶律大石急命手下轻骑前去打探一下,其余人等抓紧时间休息,他自己也是鞍马劳顿,累得已经不行。要是不休息这种状态迎上宋军,也不过是被屠戮的份。

    应州域内,恒山脚下,一支数千人的军马刚刚赶到,附近数十里域内布满了轻骑哨探,这支是应州府的本地宗族乡兵。

    应州是大辽后族萧家根基所在,又是辽国边疆州,是以军容算是鼎盛,除了州府向来有万人驻扎之外,后族萧家也有数千的部族骑兵,眼下这支就是萧家的部族军,被应州刺史征调来恒山之北堵截宋军的。

    从恒山往西走有一条河流,名叫浑源川,是桑干河源头的支流之一,过了浑源川便是龙首山了,龙首山后就是应州城,过了应州往南不到五十里,就是大名鼎鼎的雁门关,大宋朝有名的杨家将就是在此处于辽人争锋。

    按照萧干的推断,宋军是要从广陵过应州南下,这样的话路程最短最快。

    要是从阳中东面再绕回去,足足有数百里的路程,义勇军人数极少,不过一二千,虽说战力惊人,但质量上的差距不可能弥补数量,要是宋军从东面走,几百里路中,还要带着几十个身份尊贵的俘虏,被他一旦追上,必不能逃脱。

    从应州南下唯有两条路径可走,近些的是走恒山之左,过唐河入宋境。

    这条路径很短,最多六七十里,但必须要穿越恒山,而且一路皆不平坦,大军难行。

    另一条路径远一些,是沿浑源川走两山之间,擦着应州城西南往下走再入雁门关,这一路都是平地约有百余里,要是大队骑军南下的话,这条线路是最可能的。

    尤其是义勇军的战马足有万匹,萧干不信吴迪舍得丢弃,要知道南朝急缺战马。

    昨天半夜,西京大同府与河怀仁军马接了萧干将令,连夜点起军马赶往应州,以期在在应州以北堵住宋军南下道路。

    现在离得近些怀仁的兵马已经到了,西京大同府离得更远些的,兵马却还在半路上。

    萧干的奚军天不亮就出发离开了安定城,以最快的速度南下应州。一路之上萧干不断的催促大队全速前行,活活跑毙了上千匹战马,紧赶慢赶才在中午赶到了广陵城。

    他急匆匆到达广陵之时,耶律大石的怨军尚在城中休整。萧干把军马安顿在城外,自己亲往城中与耶律大石照面,询问现在最新的情报和怨军的状况。

    大宋东京汴梁城,今日不是朝会之时,可紫宸殿内朝中的重臣不少都到了场,除了几位相公之外,枢密院的几位正副枢密使,六部之中兵部户部尚书都已经站立两班,等待着道君皇帝的驾临。

    众人脸色都是不同,童贯神色轻松,面带笑意;蔡太师面沉似水,倒是看不出喜怒哀乐;其他的几位大臣面带忧色。

    徽宗大早便去了辰岳,与林灵素等几位道长打坐修真,传经论道,是故姗姗来迟,直到快正午才来到紫宸殿。

    官家驾临之后,众臣这停下窃窃私语,开始议起今日的主题。

    这个主题是由辽国引起的,从昨天中午到今日凌晨,大宋枢密院连续接了四五处边关州县的紧急敌情,都是言称对面辽国境内忽然聚集起兵马,在边境之上重兵布防,甚至还有小股辽军深入我国境之内,似乎是侦测情报。

    枢密院接到如此紧急的军情,当即知会中枢,这才有现在的紫宸殿议事。

    童贯将几份边关州县军情恭敬的呈上去给官家御览,官家草草看过,这才发问道:“众位卿家,你们看此事究竟是为何?”

    童贯第一个出班答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并非辽国要南下,该是和义勇军有着某些关联。或者是义勇军前些日入了辽境,引起辽人的瞩目,是以戒备边防,并无大碍。”

    童贯的确是这么认为的,辽军这种阵势摆明了就是防御。他更巴不得希望辽国对义勇军越重视越好,辽人越看重义勇,义勇军的前路就越艰险,归来就越无望。

    现在辽人封锁边境,摆明了就是不让义勇南下,势必要把他们消灭的辽境之内,童贯自然是求之不得。

    所以他刻意淡化此事,希望朝廷不要做出什么反应,反而吸引了辽军的注意力,给了吴迪活命的机会。

    其实这个缘由,在场的诸位大臣都有些猜到,只有徽宗不知道,或者只是他根本不愿意去想罢了。

    蔡京对童贯的话不置可否,虽然他也猜到此事的根本,他并不担心。

    吴迪和他早有计划,最后目标是要袭取怀仁,现在涿州、阳中有辽军戒备那又如何,只要朔州应州无事就好。

    反正河东纪家已经应承下了此事,老种小种也已准备妥当,只待战事一起,即刻就可北上。

    童贯说完,徽宗点点头,只要不是辽军想要南下就好。

    听说辽军并没有大军南下的意思,官家心情顿时缓解,今日上午接到枢密院报说有边境有事,道君皇帝在辰岳修道都没了心思,匆忙辞了几位道长起驾回宫。

    现在听得童贯的言辞,官家放下了心,现在大宋兵马粮草都还未齐备,要是辽人忽然南下,恐怕要措手不及,反坏了大事。

    官家刚刚放下紧张,舒缓了心思,不想殿中有人站出来,说了一番别样的话语。

    这人正是户部尚书侯蒙侯元功,侯蒙得知了此事之后,立刻就把此事和吴迪的义勇军联系到了一起。

    自六月赵良嗣联金订盟而回,大宋君臣都知道了辽国被女直人打得一败涂地,连失了东京上京,国土已去半数。

    况且现在辽军还与金国在中京上京下附州县日夜厮杀,这种情况之下,万不可能再起兵南下,两面开战,只能是防备大宋北上。

    侯蒙上前行礼说道:“陛下,老臣也觉得此次辽国的举动有些蹊跷。想吴迪义勇北上之时,辽军也有些防备,但也不到这般地步,现在辽人重兵屯于边境,还屡屡发小队侦骑南下窥视,做示威之状。只怕打的不是南下的主意,而是想把我大宋边军威慑住,好让他们腾出手来专心围歼义勇军。”

    徽宗略略思量一下,旁视蔡京问道:“太师是如何看法?”

    蔡京出班奏道:“陛下,臣觉得侯大人言之有理,该是如此情形。”

    官家笑道:“你们三人今日倒是难得一致,那又该如何应对?”

    童贯正想出声,不料侯蒙抢在他之前先行说话:“陛下,臣还有话没有说完。”

    徽宗有些奇怪:“卿只管说便是。”

    侯蒙朗声道:“义勇军北上不过三千,只为探听军情、打探虚实而去。可是边境各处呈报上来的数字,辽军不下十万人屯于边界,要是只为防备义勇军南下,这其中必是有些缘故。否则辽国怎么会如此大动干戈?不过臣也是想不出,义勇军到底是做了什么事情,使得辽人这般如临大敌。不过此事,也算是吴迪立下的功劳,这也算将辽军的虚实探出来了。辽国几日之内,就能聚集十万军马,实力不容小觑,北伐之事,还请陛下三思。”

    “哦?”徽宗先是有了些兴趣,这举动的确有些古怪!继而也想到辽国的实力,变得忧心起来。侯蒙再次劝谏北伐时,脸色顿时阴沉。

    这北伐之事,对徽宗来讲,是块不允许触及的逆鳞。

    殿中的诸臣也是纷纷思索,侯蒙说得并非没有道理。

    侯蒙接着说道:“关于此事以臣之见,应该命沿边驻军出动北上,但不过边界要吸引住对面辽人,这样或许给身处辽人重围的义勇军创造一些南下的机会。”微信搜索公众号:wmdy66,你寂寞,小姐姐用电影温暖你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