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无敌武将升级系统 > 第一百四十二章:速度
    “此事万万不可!”童贯当即反对,“陛下,我朝伐辽之事还在筹备,要是现在出动沿边各军,万一引起辽人误会而招来战火,岂不是因小失大?”

    侯蒙当即反驳:“童太尉,按你的意思,我大宋就要坐视义勇军全军覆没不成?”

    童贯正色说道:“侯大人,某家也不希望吴迪折在辽国,只是此次事情是因吴迪违抗圣谕,私自变更行军而起。要是遵照陛下的谕旨,又怎会陷入如此境地,纯属咎由自取。某家知道侯大人与吴迪交好,可也不能因私费公,致军国大计于不顾!”

    “你!”侯蒙被童贯说得哑口无言,毕竟吴迪的确是有违圣谕在先,虽说朝中尚未对此事定论,这也是无从辩驳的。

    蔡京见侯蒙受辱,现在两人暂时还是盟友,是要帮一帮的,出言道:“童枢密这话说得过了,侯大人是当朝的老臣,对陛下忠心无二,方才也只是担忧北上将士,又怎会有什么私心。”

    徽宗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北伐之事不可动摇!要是依侯蒙之言,待过得几日,说不定朝中阻止北伐的声音又要再次掀起,这可万万不行。

    见自己几位心腹重臣起了争辩,官家劝解道:“诸位卿家都是国家柱石,不必为这件事情争论了。此次边事皆因吴迪而起,朕虽也是爱怜他的才华,但也不能为了他使得北伐大计遭损,从而误了国事。”

    官家发话,三人都是不能再多说。

    童贯乐见成事,蔡京本就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侯蒙已是被童贯戴上因私费公的帽子,再要多说也是自讨没趣。

    道君皇帝见诸臣都不再说话,他心中挂念着修道之事,现在几位得道的仙长还在辰岳等他,当即说道:“童贯,你枢密院去行下公文,令沿边诸军严密监视辽国动静,不得轻举妄动、擅起边衅,要是义勇军能返回境内自当前去接应,朕也恕他此前违命之罪,就这样罢!”说着一甩袍袖,扬长而去!

    ……

    萧修贤大步踏进耶律大石的行营,还不及坐下便急切问道:“大石林牙,现在可有宋军的消息?我手下的远拦子昨日和宋军哨探一直交手,伤亡不少,我等宋军扎营之后便撤了回来,不想今日前去打探,回报说不见了宋军的踪影,就连一直到南面的应州也是没见着宋军的痕迹。”

    耶律大石却是一副奇怪的表情,似乎带着疑虑说道:“有倒是有,不过我有些想不通。”

    “有便快说,”萧干焦急万分,“这种时候了还要吞吞吐吐的做甚么?”

    “据我的探马来报,说是看宋军行军痕迹,似乎并未南下,而是去了西边,我觉得奇怪,宋军带着陛下为什么会往西走?”

    萧干不以为然说道:“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只要追上去,一切自然都会清楚。”说着站起身就往外走,边走边道:“我先行一步去缠住他们,大石林牙,你帐下的怨军大都是步卒,快些跟上来,绝不能让宋军离开。”

    耶律大石答应一声,也去做出发的准备。他也知道现在时间紧迫,想这些有的没的都是无用,抓住宋军的主力一切都会知晓。只是自己手下人马实在劳累,这才不得已在广陵城暂作休整,也正好准备在此处等等萧干的大队。

    萧干急冲冲出了城,率军便往西边追去。这一路南下已经是跑死不少战马,不少兵士都是痛惜万分。

    骑军对战马最是珍惜,都是当做自己的手足臂膀一般。可是今日,平素对战马也是珍爱的萧干竟然下令,全军不得停歇片刻,所骑乘的战马跑不动了就立刻换马,不得丝毫延误行军。幸是在定安城奚军补充了不少马匹,不然他的骑军早就变成步兵了。

    在怨军的哨探带领下,奚军寻到义勇军的痕迹,马不停蹄直直的追了下去。不想才行进不到二三十里,远拦子回来报信。说前面遇见不少的零散骑兵,自称是西京留守司的人马,在南下应州的路上被宋军伏击。

    萧干大惊,西京留守司的兵马被伏击?他不禁泛起了和耶律大石一样的疑问,这支宋军究竟想要做什么?

    昨天夜里,义勇军驻扎在广陵城西南三十里的壶流河畔。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此宿营,有一小部分略作休息之后连夜启程了,他们所去的方向正是恒山。

    他们的任务同样艰巨,必须在一夜之间跨越六十里路程,进入恒山之中。然后穿过恒山沿渌陀河行进到代州!之所以说艰巨,是因为这支队伍要连夜行进六十里,不能点燃火把照明。到了恒山之后,还要弃马步行近七十里,才能抵达代州。

    更大的问题是,这支队伍必须带上数十个俘虏!

    这个事情要做好很难,吴迪最后还是把此事交到虎飞驰的头上。虎飞驰在辽国劫掠年余,恒山也走过一次,这种夜行的经验他最熟悉些。

    同行的还有李纲,他是朝廷的宣赞,要通过大宋在恒山之内的隘口,非他莫属。

    吴迪明日就要西去袭取怀仁,和蔡太师所说的承诺就要兑现了。

    可是吴迪现在放弃了原先的计划,出了辽主的意外以后,他已经对纪家军北上增援之事不报希望了。

    他清醒的知道,只要他一攻下怀仁,并在城中稍稍停留,辽国大军必紧随其后就到。那时整个西京道将遍布兵马,别说纪家军只一万多人,就算是再加上老种的四万人马同时来救,也未必救得下来。

    他现在唯一保命的法子,就是一定不能让人发觉辽主已不在他军中,用耶律延禧和众多的辽臣的生命来做屏障,只有这样辽军才不敢全力攻城。只要拖得十几日,等萧修贤准备好了,他立时就可向外tu围。

    等到了析津府之后,他再去考虑北上或是南下的问题。不管那时是北上还是南下,他都不惧,萧修贤有把柄在他的手上,必须得放他一条生路!

    至于和蔡京的合谋,已经不再有可行性。吴迪并不是迂腐之人,这种时刻承诺又算个什么东西,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架势还是要装一下的,这种情形纪家军断然不敢北上,理还在他这一边。要是朝中蔡京等人会感到内疚的话,对他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义勇军的将士们昨日晚上很高兴,因为他们终于吃上了一顿可口的热食,不用再嚼那干巴巴的行军口粮。

    为了掩护虎飞驰南下,义勇军第一次在夜里点燃起了篝火,吴迪命人杀了上百匹马,让兄弟们打打牙祭。

    义勇军士一片欢腾,营地四处弥漫起一股烤肉的香味。看着这些坐在草地上,手中持着大块犹自滴着油脂,热气腾腾烤肉,露出满足表情的士兵,吴迪不知道自己是该喜悦还是应该悲哀。

    中国的百姓太容易满足了,只要能有一口饭吃,他们便能够坚忍的活下去。

    如果还能有一座自己的房子,一个温暖的家,他们更是会去真心的歌颂给了他们本来就应得之物的朝廷。

    百姓给予朝廷的太多太多,而他们的要求确实这样的朴素简单。

    “希望有朝一日,希望他们懂得自己去争取应得的东西,而不是祈求别人的赐予。”吴迪默默的想着,“我是不是该多做些什么?”

    昨天夜里休息的不错,清晨的曙光刚刚亮起时,义勇军就精神抖擞的出发了。

    二千战士、万匹战马,浩浩荡荡的向西进发。

    广陵城到怀仁并不算远,只有百十里的路程。在马场老军指引之下,义勇军走得顺利得很,两个时辰就走了四五十里。

    大军正匀速行进着,探子回转报信:发现前面十里之外,有辽军正在南下,人数还不少,约莫有五六千人,其中骑军大约二三千人,看样子经过连夜行军,疲劳得很。

    吴迪开始听说辽军人多,本想放他们过去,可又闻得辽军已是连续行军、军马正疲,便动了心思。

    这眼前辽军想必是西京道的军马,往后必然要来围困自己。步卒倒是无所谓,可骑军不能放过,以后突围之时也可以少些追兵。

    现在义勇军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速度,甩得脱追兵便有活命可能,甩不脱的话覆灭之期就不远l了。

    吴迪急急下令:全军绕行至辽军前方十里处,整装备战!再召集各营连将领,交待下去,此战当速战速决,以摧毁辽军骑兵为目的。

    这路辽军的确是西京留守司的人马,昨天半夜西京留守司接到四军大王萧干的令牌,连夜整顿兵马南下应州。这支军马从半夜开始起行走到现在,已经连续行了四五个时辰,一路不敢停歇。

    萧干所传的军令杀气盎然,要西京兵必须在今日已时赶到应州,要是不能及时赶到则斩领军官佐!

    领军的将领也不知道究竟发生的什么大事,萧大王竟然下了这十万火急的调令。这一路上丝毫不敢延误片刻,四五个时辰行军都不曾休息,只管带着大军奔走,连哨探都不及派出。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