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逍遥痣 > 第二章 启动
    八月十六,回春堂众人只不过睡了一觉,堂里就乱了。负责采买药材的伙计、一个引领病人的伙计、一个坐堂大夫,三个人被绑着跪在后院,坐堂大夫还算硬气,直挺挺跪着只等汪景源给他个说法,采买的和小伙计也还能勉强撑着,三人心中抱定一个念头:自家少爷刚过舞勺之年,纵然医道上再有天分,也不过是个少年,刚来这里就敢大开杀戒?

    可三人跪了半天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整整一个上午,三人顶着大太阳跪在那儿,身上的衣衫被汗湿透了又被太阳晒干,汗渍干后形成的盐花硬邦邦得让人难受,可别说那位小少爷,就连小少爷身边跟着的两个随从也不过是将三人押过来就没了影。回春堂的其他人对这三人暗中贪污银子的事或多或少都知道些,也猜到这次总部派少主来恐怕是要清理门户,但谁也没猜到那位雪团儿似得小少爷下手如此之快。众人谁也不敢多言,就连从后院经过也都低着头不敢多看一眼。

    等到过了中午饭,三人已经快支撑不住了。这时一声不冷不热的声音从后边传来:“呦,今天这太阳是毒了些,老六,你怎么让他们就跪在院子里啊?”

    三人愕然回头,发现那天杀的小少爷嘴里叼着一块桂花糕,没骨头似得倚在走廊柱子上,两个随从一个怀里抱着一堆大大小小的包裹,一个端着一壶茶伺候在一旁,三人脸上表情甚是惬意。

    感情这兔崽子竟没在院子里!三人心中怒火中烧,到底是做大夫的领的银米多,胆子也大,他怒喝道:“少爷,你凭什么把老夫三人绑在这里!”

    “哎呀,莫非是日头太毒,把老先生晒糊涂了?你说我为什么把你们绑在那呀?”

    “无论我们做错什么,还请少爷明示。”采买的朗声道。

    “不认啊,老八,给他看看。”

    那名叫老八的随从从怀里掏出一叠文书,扔到三人面前,三人看了一眼,心就凉了一半,他们三人联手犯事,做的十分精细,本以为这小少爷也就能查出个百八十两的亏空,谁知道人家查了个底掉。

    小伙计反应很快,一头杵在地上连连磕头;采买的也慌了神。汪景源笑眯眯地看着三人表演,对一旁的老六道:“叫堂里管事的大夫和嬷嬷来。”

    汪佩夏和汪嬷嬷一到,汪景源指着三人问道:“家里的规矩,贪墨百两银子以上,该处何种处罚?”

    两人对视一眼,齐声道:“废双手,逐出回春堂。”

    “哦,老八,听见没?还不快点处理了,我还没吃中午饭呢。”

    眼见老八抽出长刀,三人彻底慌成一团,那大夫还直着脖子喊“我是部里的老人,你不能这么对我”!老八一刀下去,他两只手的手筋就断了。小伙计直接吓尿了裤子。

    汪景源扔掉手里的点心,走到大夫身边对他道:“我记得母亲曾对我说过,有些错误犯了,就只有鲜血才能洗净。还有,既然定了规矩,就要遵守,不然,今儿你贪十两我不处理,明儿他就敢贪百两,是不是?”

    “你!”老大夫额头上冷汗直冒,青筋直蹦,也不知是气的还是疼的。

    “对了,前年影州药堂那几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是个什么下场,您也知道吧?”

    老大夫脸色一僵。他怎么会不知道!影州分部几个供奉想要再多赚一份银子,动的手脚大了些,结果总部派去的人雷厉风行的处理了几个供奉不说,还一并料理了其中一个供奉的家人,一时间杏林部各地的分部噤若寒蝉,一个个老实的不得了,听说就是这位小少爷去料理的。老大夫只想捶胸顿足,怎么就忘了这一茬!

    “看来您还记得,是不是过的时间有些长了,让您忘了我还有个地疯子的外号呢?”汪景源笑眯眯地问。

    处理了三个人,汪景源看向汪佩夏和汪嬷嬷:“劳动二位跟大家伙儿打个招呼,只要规规矩矩做事,我绝不会亏待了,但若是做下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那最好捂的严实些,若是被我知道了,可别怪我打叔伯婶子们的脸。”

    两人眼见这位小爷眼都不眨的处理了三个人,守着满地血还能漫不经心的吃点心,心中俱是打了个突,连忙恭恭敬敬的领命去了。

    看着两人如同被狼撵一般跑出去,汪景源撇撇嘴,转身回了屋。

    接下来的几天,汪景源命老六先行清查回春堂账目,自己则带着老八把靖州城的大小药铺逛了个遍。这天,两人从一家药铺出来,汪景源对老八道:“今天逛的不少了,咱们找个地方玩玩,顺便吃点这里的特色小吃。”

    老八了然一笑,自家少爷甚是贪嘴,不好山珍海味,却喜欢各地的风味小吃,他左右看看,发现离药铺不远有一条街道人来人往甚是热闹,街口挂着“同归街”的牌子,老八道:“爷,那边看着挺热闹,咱去看看?”

    汪景源瞅了一眼,点头同意。两人走进才发现这条街大都是买卖玉器的店铺。靖州盛产玉石,品相极佳,畅销各国,这条街上大都是各地客商,南腔北调十分热闹。主仆二人东瞧瞧西看看,顺着人流来到一家买金银首饰的店铺前,整条街就这一家卖金银首饰,倒是挺稀罕,两人进店转了转,发现这家店着实没啥特别的地方。“爷,说不定这家店就是因为不出彩,才非得在这玉石街上开,就他一份好吸引人哪。”

    “我看是,生意不怎么样。”

    两人嘀嘀咕咕,店里的伙计听了脸上有点挂不住,一个年纪大点的伙计道:“这位小公子,咱这店虽说没什么太出彩的首饰,可也有不少小巧精致的,您看看这个?”说着拿起一只簪子。

    那簪子是银的,簪头雕了一簇金银花,倒是很别致。汪景源瞅了瞅问老八:“你觉得这簪子可衬得上母亲?”

    老八看了看那簪子道:“簪子很别致,又是您亲自挑的,夫人一定喜欢。”

    汪景源觉得很满意,又挑了一副金耳环,让伙计包起来。

    那伙计十分高兴,一边包一边问:“小公子不是本地人?”

    “你怎么知道?”

    “嗨,到这同归街上来买东西的,十有八九不是本地的。”

    老八好奇道:“这条街为什么叫同归街,同归于尽啊?”

    “瞧您说的,这同归二字意思是‘殊途同归’,您看啊,各国客商都到这条街上来买玉石,可不是殊途同归吗。”

    “这样啊,有意思。”

    买完首饰,二人又找了个地方用饭,直到日头西沉才回到回春堂。用过晚饭,汪景源带着一脸倦容歪在榻上,听老六向他汇报清查结果。听完,汪景源端着一杯茶,一边摩挲一边道:“依你看,这三个人只是单纯的贪墨?”

    “是。”

    “嗯,那倒还好说,若是跟那位勾结,还真不好处理。”

    “那,这件事到此为止?”

    “到此为止,你先去休息吧,时候不早了。”

    看着老六离开房间,汪景源又在椅子上坐了一会儿,确定不会有人再来,才从怀里取出那只包好的银簪,仔细检查一番后,果然发现有一朵多余的金银花,他小心的将花取下,发现那是一朵绢做的花,外面涂了一层银粉。汪景源小心的展开绢帛,只见上面写着“清查账目,剑指风中”八个字。

    汪景源一撇嘴,好么,刚才说回春堂的贪墨事件跟汪风中没关系,方家就传信让动手脚去招惹汪风中,“他妈的,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汪景源嘟囔着,到底怎么才能扯上那位汪风中啊,那位虽说手脚不怎么干净,可也不会将这千两银子看在眼里,到底是不能从银钱上做文章,还得想想别的法子才好。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