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梁山终结者 > 三百五十三 民生多艰
    二月末,天气已经暖和起来。

    方天定领着二百余护卫,沿着官道走在兖州境内。

    路途可见绿意,两侧的农田里有许多农民在忙着。

    然而,男人只穿了一个裤衩,女人衣物也只遮挡要害,有许多大龄孩童,光着屁股疯跑。

    穿的这么少,显然不是因为天气足够燥热,实在是穿不起衣服。

    “哎~”扈三娘叹了口气,道:“却不想,山东民生凋敝至此,百姓连衣服都穿不起。”

    随行的兖州通判章亮说道:“根据我等统计,冬天里,兖州冻饿而死的百姓,有一万一千余!”

    “这么多?”扈三娘惊呼。

    饶是她不关注民事,也知道一万一千余不是小数目。

    张亮道:“好教将军知晓,因赵宋酷虐逼迫,百姓家中无隔夜之粮,亦无保暖之衣物,赤贫者甚多。”

    扈三娘道:“我军即到,官府为何不开仓赈济?”

    张亮道:“我军占据此地不过一月有余,已然努力赈济衣物粮食,然而地广人多,实无法全面赈济。

    目下开春,要恢复生产,种子农具占用太多运力,更无法救助百姓。”

    扈三娘听了,撇嘴道:“借口罢了,若勤快些,如何能死如此多百姓。”

    张亮闭嘴,只把目光偷瞧向方天定。

    这个江南落魄士子,抓住机会参加了方明的第一次科举,被录取为进士,经过培训后,成了一州通判,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因方天定离开镇金城,从登州登陆,一路行来,兖州知州洪拟派他作为向导,为皇帝沿途讲解。

    和扈三娘说不清楚不要紧,要紧的是皇帝能够体谅。

    不然,兖州上下官员,前途堪忧。

    方天定道:“三娘,我军占领地方,立刻派发粮食衣物,然而路途遥远,并不能保证足够,只求活着罢了。”

    扈三娘不答,驾地一声向前狂奔而去。

    她是只会厮杀的,其实对内政不感兴趣,若非方天定下令,她才不会离开镇金城呢。

    只是没办法,军令难违啊。

    不止她一个,縻貹、袁朗、张宪、孙新、解珍、解宝等十余将,都从镇金城调了回来。

    概因方天定发现,女真人确实挺彪悍的,然而想攻破镇金城,还缺了些道行。

    (ex){}&/陛下兴兵,征讨不仁,实乃免了更多百姓苦楚,便有伤亡,亦是可以理解的。”

    方天定沉默不语。

    道理谁都懂,只是看到百姓家破人亡,终归有些不舒服罢了。

    但要说有多难过,也不至于。

    亲手都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怎么可能沉浸在悲伤里不可自拔。

    不如振作起来,早日结束这混沌乱世,解民于倒悬。

    张亮又道:“似此人家,皆有免费耕牛租借,且应遣人相助。

    目下情况,其中必有异常,臣定彻查以报。”

    方天定道:“许是耕牛、劳力不足,亦为可知。”

    张亮拱手应下。

    也只是把这个当安慰听听罢了,若是当真,那他就是傻逼。

    哪怕真的是耕牛劳力不足派遣,那也要查明原因,向上禀报。

    又走了一阵,眼看天色将黑,方天定下令前方村庄旁安营。

    张亮道:“陛下,还有二十多里便是济宁城,何不入城休息?

    安全不说,明早便可去看铁矿,亦方便许多。”

    铁矿、煤矿,才是兖州经济恢复的重点。

    矿产开发本身所需的人力甚多,可以提供许多报酬,再有运输、贩卖,以及次生产业所需,能带动的经济不可计数。

    只是济宁城濒临前线,若想安逸地开发煤铁,还要好好筹谋。

    方天定道:“此时入城,定然惊扰城中百姓,反而不美。”

    皇帝做了决定,又没有危险,众人自然照办。

    “报~”

    帐篷尚未搭建完毕,游骑飞来,道:“禀陛下,山间忽然出现两千贼寇,正往此处来!”

    “陛下,立刻撤退,已策万全!”叶贵规劝道。

    方天定不理,喝道:“全军上马,随朕剿灭这伙贼寇!”

    “陛下,千金之躯,不赴危境啊~”叶贵带着哭腔叫道。

    叶贵能劝的住皇帝陛下?

    两千贼寇而已,放着一千两百禁卫在此,岂非反手可灭?

    而且,皇帝陛下久未上阵,正好杀些草寇解解手痒。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