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长河白帝 > 第十六章 黑龙出焉
    那内藏的石壁之上赫然刻着几个文字符号!“文命.....于此,以...石。”黎此刻震惊无比,这古老的文字距离当今太久了。

    黎感谢师尊典藏丰富,若非如此,此刻阴暗的石壁之上雕刻的文字,黎便会视而不见。此际黎急忙跨入“石洞”之中,发现这刻字覆于青苔之下,黎伸手抹去,那青苔似还颇厚,费了一番手脚,黎拿了草鞋抹干净了青苔,有去了外面,拿水冲刷了一番,这一方古字便清晰了许多。只是有些字迹毁于时光,此刻已完全认识不得,怕是不能修复。

    “文命...碑...于此,以记此石”,黎此刻多多感谢师尊,若非师尊,黎此刻便半个文字都不识得,“这是夏篆啊,禹王立朝之时所立文字。若非师尊,我便错过了此处。”黎顺着壁文下视,发现了异常,“咦,似乎此处还有些文字。”

    黎墩身下来,发觉这方石刻之下隐约之间另有一些鸟型符文,以手抹去灰尘,露出尘封已久的字迹,很可惜,这下的文字,黎一个便不认识,只觉龙飞凤舞,颇有群鸟翱翔的味道。

    只是在黎看来,似乎有些蹊跷,“鸟儿?”蓦然想起,黎自宿鹤家中藏卷之中发现的文字,便是如此!

    “莫非这文字便是宿长老所留?”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难怪这老头儿吹嘘自己曾沿大河游历,只是此刻这老者不在,我也无法明晓此语何意。”不由深感遗憾。

    黎仔细看了疑似宿鹤留下的文字,约有数十个符号,处处透露出一股神秘的意味,黎看的头脑发胀亦猜不出个所以然。不由恼懑,抬头看向那夏篆,仔细思忖,似乎这文字传递了某种信息,这叫做“文”者究竟为何人呢?

    黎百思不得其解,苦思良久而不可得出线索。在黎所阅典藏之中,这叫做文的首领似乎并没有任何印象,且除此之外,当另有碑藏于此处不远。黎又苦思一番,无果,无意之中转身出了“石洞”,望着滔滔江水,黎深思良久,望着江水浩荡无垠,滚滚东去,“大河,大河,大河,石碑,此两者究竟有何关联?”黎喃喃自语。

    忽然黎记起曾于师尊所书竹简之中,这浩荡的江水似乎跟某个上古大能有关。

    上古之时,传闻江水肆虐浩荡,千里沃野化为泽国,后有禹出,被有虞氏帝舜命为司空,总理山川,聚水为河,北划。前后经十年有三,将大河规划出一道平稳的河流,注入北海,此河即为大河。

    后帝舜让位于禹,称禹王。而传说之中,此禹王,名为“文命”,姒姓。

    “莫非此石刻乃是禹王所留,另有碑文于此地存世?难怪此地会突兀现一大石,怪哉怪哉。”黎记起少年之时所读文典之中所记载之事,虽并不深知,却多少对此有了一番了解。

    “只是不知那石碑究竟藏于何处?”念及此事,忽然黎脑海之中记起宿鹤回忆西行之时眼神之中,流露的那一丝恐惧之色。黎右手捏了捏自己的下巴,摩挲了一番,决意不再想及此事。待得休息一番,再做考虑。

    这边黎正酣睡,那小兽靠近了黎,贴着黎的身体亦趴在黎的蓑衣上,粗重的呼吸了一口,似叹气一般,沉沉睡去。

    外面依旧小雨如酥,天色阴沉,整片天空沉浸雨幕之中,雨水顺着旁边的树木,汇聚到一起。

    嘀嗒!嘀嗒!

    聚到地面之上,流入大河之中,大河来者不拒,虽依旧沉闷,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泛起一朵浪花,显示着这世界的时光依然流动,确是一路东去,显示这江水势不可挡,亦是说明那当年治理大河之人,造化何等深厚。

    在山河另一侧,跨过无尽大山,近了北塞,此刻那麻衣竹杖男子手领着一名白衣少年,入了王殿。说是王殿,其实是一片星罗棋布的帐包,临河而建。

    早有卫戍兵士进去通报了白狄之王,还未进王帐,这白狄之王早大步迎了出来。身后跟来一众人等。说来这白狄王英武逼人,虬髯遍布满脸,肤色白皙,眼眶深邃,眼睛大如铜铃,鼻挺唇厚,一头黑发披散,着一身白色皮毛,身披玄色熊皮大氅,老远张开了怀抱,大步过来,嘴里说出一口塞北之语,同萧关之北狄人略有不同。

    “我的儿,你怎独身一人回来了?”

    赤松子松开了小衣三的手,白衣童子朝着那白袍汉子奔去,嘴里喊出塞北独特的语言,“爹爹,小猴子回来了,爹爹!”狄王一把抱起白衣童子。

    本来小衣三跟了赤松子一路玩耍过来,颇为开心,听闻此语,似是涌起了无尽的悲痛,大眼之中顿时布满泪水,噗哒噗哒的落下,一阵呜咽声传来,这白狄之王顿感诧异:“怎的哭了?,乖儿子莫哭,我颠连族男子只为天地父母而哭,岂可轻易流泪!”

    伸手把泪水抹去,这边一劝,小衣三哭的更加伤心。

    这越哭白狄之王越发惊异,似是发觉了什么不妥,“你不是跟了你潞舅舅去姜水狩猎吗,这灰袍汉子是谁人,你舅舅可曾归来?”一串连珠炮的问题问来,小童哭声愈烈。

    身后早有一身段高挑的丽人扑了上来,这丽人身披一件鹿皮大氅,内里一件淡黄色左衽华服,一枝簪子,束了秀发,脚蹬一双绛色登天靴,脸蛋俏丽,肤若凝脂,面如桃花如水秋眸,睫毛弯弯,甚是妩媚。塞北的女子生性亦豪放,“我的儿,你哭哭咧咧的作甚,来让我带你去骑马,吃王帐里新供上的鹿肉,你呀,休得再哭啦,男子汉像个什么样子”。,这女子却燕声细语,赤松子直觉感到这女子便是小衣三的母亲。

    “娘亲,我的舅公,我的舅公在带我狩猎的路上,被.....”小衣三这刻渐渐停滞了哭泣,抱着这丽人的脖子,开口说道。

    “什么!”这丽人大惊失色,声音顿时尖锐了起来,这一下呼喊,将周遭卫戍的兵士亦吸引过来,以为是王族发生了危险。

    狄王一挥手,众兵士复又散开。

    “你舅公怎样了?”这丽人似乎意识到了不好的事情,抓住了小衣三的肩膀,大力的紧抓,小衣三被妈妈紧张的情绪吓到“娘亲,你弄疼小猴子了。”小衣三小声的说道。

    “我问你你舅公怎样了!”潞姬此刻情绪激动,脸色涨得通红,指节发白紧抓了小衣三的衣袖。

    “舅公,舅公被人杀死了,是他....”小衣三小声说了一句,手指向那麻衣竹杖男子,便被母亲凶厉的目光吓得不敢开口,本想说“是他救了我回来,”结果只说了一句“是他”,被娘亲吓得后面说不出来。

    潞姬本来白皙透红的脸色,此刻面如死灰,那明亮的水眸顿时失了光彩,仿似被掏空了身体。以手掩面,好似要张大了嘴巴嚎哭,却没得眼泪可流,头上青筋暴起,转而看向执竹杖的赤松子,顿时目露凶光。

    虽然小衣三并非潞姬亲身骨肉,然而毕竟潞姬长久以来照顾他,只是值此际兄弟命在旦夕,不由心下急怒攻心。

    而白狄王听闻小衣三之语,转头疑惑的看向了赤松子,没有注意到身后的妻子发生了异样。

    “给我抓了他!扔进黑水湖里喂龙!”潞姬张嘴说了自己潞氏的语言,命令自己身后的亲兵,众兵皆诺。

    赤松子注意到,潞姬身后的应声的亲兵服饰上略微异于白狄王的卫士,以赤松子的眼光,一眼便看出,这亲兵来自赤狄潞氏,只听从潞姬的命令。

    赤松子何等样人,也并不乱动,约有二十余名卫士自周遭涌了上来,一把将赤松子抬起,捆了绳子,轻轻松松将赤松子抬出王殿区域。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此地地势,白狄族乃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塞北之地,即便是初春,依旧严寒无比,众人皆皮毛裹身。此时他们将王帐迁至这黑水湖水草丰美之地,这黑水湖所在,乃是一个山坳,这山坳约东西有三十里地,南北约十余里宽,作休养生息避风之场所甚佳,间且此地可避开秦族之追缴,且植被丰茂,以北之地乃桥山,传说之中,埋葬轩辕氏之地。

    白狄族一直有个传言,他们乃轩辕氏之后裔,卫戍此地,以保帝陵。且除此之外,另有一队人马驻扎在桥山之中,保卫皇陵。以南乃是台子山,这中间的狭长股道乃是平原,王帐北靠大山,其西侧有一山坡,正挡住西侧吹来寒风,坡上驻有兵哨轮值,其南有一湖泊,湖泊狭长且朝向两侧有分叉,成丰字型,湖水墨绿。其深不可测,山谷两侧有河道可通谷外,传闻之中,湖中存长龙。王帐驻扎湖边,乃是取地利之胜,可饮水,可饲马,可为屏障,可捕鱼进食等诸多妙用,兼且古人信奉上天,有龙据地乃是祥瑞之兆,蛮夷之族亦不例外。

    赤松子被捆了像个粽子,被兵士抬着打算扔了进黑水湖中,近了黑水湖,众多兵士似是心有所惧,步伐都慢了许多,望着那绿油油的湖水,每一名兵士心中全然发怵,小心翼翼的抬了赤松子,对着那片深水区,喊了个口号,“噗通”一声,被扔进了碧水之中。

    众位兵士撒腿开溜,比来时快了不知多少。

    那潞姬心中发狠,自是恨不能生啖其肉,痛饮其血,自是快意;而那白狄王虽心有疑惑,却也打算看这处变不惊的高人作何手段,未曾想,这人居然不发一言,莫不是被自己吓破了胆,不敢言语,不由心生鄙夷,不值得为了此人同潞姬吵闹一番。小衣三被娘亲吓了不敢说话,待得回过神来,赤松子已然被扔进湖中。

    这边白狄王众人看了赤松子没顶而去,冒了一番气泡,再无声息,潞姬一声冷哼,诸人便欲转身离开,走了没得五丈之遥,听得噗通一声,诸人闻声望去,一股水浪冲天而起,而那麻衣执杖男子立于水顶之上,身下是一条硕大的黑龙!!!!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