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长河白帝 > 第七十二章 应龙神兵
    彼时,凤鸣之地岐山,忽有震感,既而居于此地之大夏子民深感恐慌,旋即岐山大地震动,

    死伤无数。

    然有秦人幸存者偶然过岐山发现,岐山地震之中,不知何处震落几件青铜色兵器,散落山石之间,隐隐有红光闪烁,疑似古物,且颇为沉重,秦人深感遇见了不得器物,于是掩埋起来,赶回居地,请了十数人来的此地,将震落出的神兵利器,带回秦国,献于彼时秦国君主。

    秦文公之父,秦襄公。

    秦襄公收获此宝之后,感叹天时已至,遂命手下大将掌握此兵,命之为“赤血”,意为长矛饮血!而此矛彼时矛尖隐隐发红。持此神兵者,纵横合裨,几无一合之将,然颇为耗费精力,前后有数位庶长,因此神兵太过沉重,死于战场之上,其后此神兵被封于武库之中,不再使用。

    赤松子自西岐至秦国,沿路救治伤民,后被秦君知晓,封为司徒。然赤松子依旧云游四海,并不于西秦久待,并未见过此物。后秦襄公出征伐戎,亲身上阵,携带此神兵长矛,大杀四方,终力竭而死!

    之后,此物被认为不详,封于藏库之内,不敢轻易用之,唯有那自东方祖地而来的大弓及那出土的长剑,才可堪堪用之。

    至文公即位,文公仰慕此宝久矣,兼且其后秦国出两大天生神力者,赵离,赵卿之,皆可单人驾驭此神兵,故此......

    ......

    “此物虽是我族镇族之宝...却被我族高手认为不详,如今看来....唉!”秦文公一声感叹!

    赤松子打开长盒,白室生光,整间屋子之中充斥着红芒!诸人惊呼,便是秦文公亦是未曾想到,“此矛先前绝无此等异象!怪哉!”

    “秦公,我等可去院落之中识得此宝可好?这静室之中,不宜有此杀伐重器,干扰卿之将军休息。”说罢,赤松子握持此矛,便要出离此地。

    乃出内室,忽然此矛之中传来一阵龙吟之声!紧接着“嗡嗡嗡”居然震动起来!

    “发生何事?”诸人惊呼!

    赤松子回首观瞧,一声冷哼!伸手顺着长矛一抹,这龙吟居然就此消失!

    秦公及诸位将军面面相觑,显然是听闻方才龙吟之声。

    果然出离此地,诸人细细观瞧,文公惊呼,“咦!这...似乎非是我秦族镇族之宝,赤血神矛!这是何物!”

    赤松子暗道,“原来是它。”

    “秦公,这才是这赤血神矛原本样貌!先前那样,我虽未曾见得,料想应是神物自晦,以惑众人。许是前几日饮了龙血,这才现出原本样貌。”

    “司徒,你与寡人说说,这宝物叫做什么?什么来历?”秦文公此时如同孩子一般满脸期待之色。

    “应龙!”简单两字出口,众人有晓得内情者,闻言倒吸一口冷气!这上古大神一般的人物如同大山一般压在心头。

    赤松子又是挥手抹了抹矛身,对着矛杆一通乱拍,“这乃是上古之物,传说之中黄帝臂助,应龙氏所用长矛!传闻之中,应龙氏乃是天生龙族,受黄帝感召,这才入了尘世,助力黄帝击败蚩尤,一统中土神州。此矛名曰行云,乃是应龙以之降雨所用。”说着,赤松子舞个枪花,惹来阵阵喝彩,又打了一套矛术,诸将皆纷纷侧目!心中叫好!

    那点红芒极为刺目,便是这白日青天,在舞动间,亦是随着赤松子跃动不已。诸将皆看出,这司徒大人已有种花腐朽为神奇的奇妙技法,不过是平凡的招式,在他手中,便出现各种奇思妙想的连招。

    “你看着矛头处这鲜红,为何物?”赤松子随意问了一句。

    众人摇头不语。

    “此乃是应龙氏之血,历经上古仍然不涸。此矛原本乃是兵主蚩尤所持,以之纵横天下,难逢抗手。蚩尤尤为擅长炼制这兵器,后此矛于蚩尤手中,饮应龙之血,更加神异,应龙乃是天下一等生灵,这大矛有了这等神物加持,威力更甚。及蚩尤枭首,此物落于应龙之手,以之驰骋天下,更是难逢抗手。”秦文公眼见赤松子双目悠远,似乎陷入回忆一般。

    “你怎知晓?”身边有人不忿,见得赤松子如此受秦君尊敬,心中不满。

    “你看此处。”果然赤松子手指所向,有两个上古纹络,其中一个正是云状。

    秦公心生不满,却也不好发作,看了一眼那人,“司徒大人见多识广,岂是你等所能参悟!不可造次!”

    那人顿时颤颤巍巍后退不敢发声。

    赤松子摆摆手,毫不在意,“想来文公所遇黑龙,乃是应龙氏之后裔,不然绝难激活此神兵,如今此矛觉醒,杀伐之气太重,若是持之杀敌,未杀人先伤己。适才我又重新封印于他,赵卿之将军正好所食龙血,料想,正可使动此神兵!这刻觉醒的神兵,绝非是先前那股子简单的杀伤。”

    “原来这黑龙果真是应龙氏之后,想来我需得再找机会见他一面。”赤松子想到。

    忽然耳听阵阵稚嫩的声音传来。

    “赵伯!赵伯你是否在家!”只闻院落之外传来阵阵喝呼声,声音稚嫩,显然是少年郎。

    “司徒大人,寡人宫中亦有另外两件兵器,难以猜透,还望司徒移驾宫中,助寡人一臂之力。”

    “传令,给寡人好生照料赵将军,伤好之后,寡人另有重用!移驾回宫!”

    一列人马就此准备离开左庶长府邸,将将出离府门之时,恰好见到那医者唐尚陶同几人说话,看那外表,应是大夏赵氏人士。

    赵伯玄眼神尖利,“咦,那边来了一队人。”晋朴正同这医者对话,忽的抬头望去,不由皱了皱眉,对面一队人马正冲自己而来,暗自握紧了剑柄。

    “对面何人!见得秦君还不避退!”早有亲卫上前喝道。

    秦文公见状,喝道。“哎,不必如此,都是我大秦子民,亦非是戎狄族人。尔等退下。”

    “诺!”两亲卫退开。

    晋朴见此,正愁如何进的宫中面见秦君,见此与赵氏两公子对视一眼,出列在前。

    这一下,立马秦人紧张起来,便是赵卿之父亲赵荨之,亦是颇为紧张,秦军诸将立马抽出剑来,若是这晋朴胆敢上前,怕是要浑身皆是血窟窿。

    “你几人是哪里人士?如何入我赵府?”赵荨之喝道。

    忽的秦文公见对面男子躬身行礼,口中喝道,“晋国外臣亲卫长晋朴拜见秦公!臣奉晋侯之命,闻听秦公封侯继位,故特意护送赵氏两公子前来秦国归乡省亲,望秦公明察。”声音洪亮。

    “哦?即使如此,为何来的左庶长府中?何不去我秦宫?”文公自然不会相信这人一面之词,兼且秦公注意到这汉子右手虎口上满是茧子,显然乃是剑道高手一名。

    “我晋国赵氏有一大臣,名为赵乾,相信将军府的主人应是相识。”晋朴不卑不亢,朗声说道。

    “哦?荨之,他所言是否属实?你还和造父叔祖的后人有交集。”秦文公不紧不慢的说道。

    “禀告君侯,此事为真!却有我嬴姓小宗同我些许联系!已十余年未曾见过。”

    “哦?”

    “君侯!请恕罪,不过是臣属同赵氏宗亲略有联系而已,曾经赵乾幼年之时,出离我秦地之时被臣下救过,仅此而已。臣下绝无通晋之意!望君侯明察!”赵荨之险些要跪倒在地。

    “好了,荨之,寡人又未曾怪罪于你,这般紧张作甚!起身罢。”秦文公仍旧是不紧不慢的说道。

    “谢君侯。”赵荨之这刻出了满头大汗。

    “你叫晋朴?”

    “是!秦公!”晋朴说道,此时晋朴身边的两名少年颇为紧张,方才的局势险些吓到两人,此时正屈身在后,怯生生的看着面前的秦君。

    “你说来自晋国,既然如此,应是国使,可有证据?”

    “外臣怀中有晋侯手书锦帛一封,请秦公明察。”晋朴话语之间用了小技巧,称呼秦伯为秦公,晋君为晋侯。

    文公自然是听出晋朴意味,不禁多看了一眼晋朴,心中暗道,“难怪此人可坐上晋侯亲卫长之位,定是有过人之处。”

    左右亲卫出列,将晋朴怀中锦帛拿出,呈与秦公观看,观毕,秦公笑道,“果然是晋侯亲笔书,有玺印为证!如此,你几人与我一同去秦宫罢。两位小家伙,你们都叫什么名字?”

    “我叫赵伯玄!”赵伯玄古灵精怪,抢先说道,“拜见秦....秦伯伯!”

    “赵劭!”赵劭倒是简单许多,施礼之后,便退往晋朴身后。

    “好!好!都是我赵氏宗亲,嬴姓大好男儿!走,坐寡人马车回宫!”秦公伸手一边一个,拉起赵劭和赵伯玄走去。

    难得的,赵劭并未挣脱,晋朴松了口气,这次赵劭表现的像个正常的孩子一般,只是沉默了些许。

    浩浩荡荡的人马出离左庶长府邸,回归秦宫。

    一刻钟之后,整列人马行至秦宫,今次并未在朝堂之上,而是秦宫之中另外一座大殿,名为“青阳殿”。

    青阳殿乃是秦宫之中仅此于朝堂的大殿,高约九丈六尺,长三十丈,宽三十丈。大殿乃是木质结构,辅以青石,四角雕梁玉栋,均有青铜玄鸟伫立其上,意在护佑大秦。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