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称霸之从太子做起 > 第13章 诗中天才
    “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听得顾倾城说出这番决绝之言,费廉就忙不迭的答应下来。

    见这丑陋的家伙如此不要脸,周围几桌客人,就纷纷为顾倾城叹息不已。

    “唉,这个小姑娘美则美矣,学问看上去也不错,但还是抵不过这个费廉的狡猾啊!”一个声音感叹道。

    “谁说不是呢!”

    另一个声音附和道:“就凭刚刚这小姑娘所作的这首诗,只要她不松口,已经完全足够碾压这费廉了。现在小姑娘上了对方的圈套,被逼着要再做一首佳作,那结果可就难说了。”

    和说话的这人一样,三楼的大部分客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另一边,费廉这一桌那气宇不凡的年轻男子,此时也渐渐将注意力放在了顾倾城的身上。

    他看了一眼身边那妙龄女子,就询问的开声道:“容小姐,你觉得这女孩子,能再作出两首佳作吗?”

    妙龄女子被这颀长男子的问题问住了,犹豫了半晌,才苦笑摇头道:“小公爷,这个我还真不敢轻易下判断。”

    “不过按常理来说……应该是不太可能吧?毕竟,她刚刚所作的那首诗,实在太过精彩了。一经传开,肯定能轰动临淄城。可是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做出三首同样优秀的诗作,这几乎就没有可能了。”

    颀长男子“嗯”一声,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看得出来,他和身边的女子,有着同样的判断。

    在其他客人议论纷纷之际,顾倾城已经重新站起身,远远遥望远方,做出了一个苦思冥想的样子。

    看到她这副模样,其余几桌客人的同情心大起。

    一时间,大家看向费廉的眼神,都有些不大友善。

    费廉感觉到了几道不爽的目光射向自己,心中就有些火气。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这会儿实在是不宜多说什么了,免得惹了众怒。

    此时,田子文、萧静之他们几人,已经完全将希望寄托在了顾倾城这位同窗身上。

    看到她柳眉微皱,苦苦冥想的样子,大家就是面面相觑,心说:倾城小姐,这到底行不行啊?

    不用说,小王爷他们的担心,那肯定是多余的了。

    顾倾城重生之前,虽说学的是理科,但是他文科的成绩,一直是非常好的。

    诗词歌赋这些,更是他的一个喜好。

    “李杜”、“小李杜”、“苏、辛”等名家的诗词,他几乎是都有研究过。

    此时想要拿出两首来压下费廉此人,实在是不费吹灰之力。

    “倾城,实在作不出来也不打紧的!我这边已经想好了两首,你附耳过来,应该能顶得上用场。”旁边的楚还真并不知道,就在一旁低声安慰道。

    听得此言,顾倾城就忍不住向这位“云秀阁”真传弟子投去了一丝惊讶的目光。

    觉察到楚还真的殷殷之情,顾倾城的心就是一动。

    本来她还准备再拖拉一会儿,装装样子的。

    没想到,反倒是让关心自己的人担心了,实在划不来。

    想到这里,顾倾城不再犹豫,直接开口吟诵起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实话实讲,这首李清照的《如梦令》,放在此刻说出来,其实并不怎么应景。

    但是顾倾城之前已经有言在先,此番所作诗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庆生的题材了。

    因此他作出这首词,倒是不用担心费廉会攻击这一点。

    要说大文豪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那境界绝对是超一流的。

    最关键的是,这首词之中,没有点出主人公的任何属性,听词人可以将其当做任何一个人。

    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放在这首词之中,都是可以的。

    在顾倾城稚声稚气的念出这首词之后,大家自然就将他当成了词中的人物。

    再将这首词连在一起品鉴一番,众人赫然发现,其中的韵味和意境,绝对可用“浑然天成”来形容。

    “好诗,真是好诗!此诗应该是这位小姐记录自己某次外出游玩之作。诗中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楼梯处一个声音,打破了场中的宁静。

    顺着声音,众人同时向楼梯处望去,只见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正捋着胡须,感慨不已。

    看到是他,当时就有认识的人惊呼一声道:“啊!是孟先生到了!”

    “孟先生,那是什么人?”有不认识的人,满脸疑问道。

    “孟先生叫孟九常,是临淄城有名的大儒,尤以品鉴前代名家之诗词歌赋著称。有他在场,这场比试看来注定要被铭记的了!”知情人一边解释,一边感慨不已道。

    费廉显然也是认识孟九常的,看到他发表了意见,本来还打算质疑顾倾城的话,就不好说出口了。

    孟九常此时才看到费廉在场,就笑呵呵的拱手道:“原来费兄也在这里。想来是我孟某人一样,被这位小姐的高才给吸引来了!”

    费廉实在分辨不出,这孟九常到底是不是说反话,当下胡乱应了一声,就将目光落在了顾倾城身上。

    “小姑娘,这一首诗,就算你过关了。只要再做出一首中上之作,那今天这事儿,就算是我的错了,我给你赔礼道歉!”

    “不是给我,而是给我们子文兄和静之兄!”顾倾城指了指身侧的两人道。

    田子文和萧静之这两个少年,没想到顾倾城会这么维护自己的面子,当时脸上就分外有光。

    孟九常这会儿总算是看出来情势不对劲,知道费廉是和这位惊才绝艳的小姑娘两边杠上了。

    但是具体是什么事儿,他又不得要领,只能是寻了一个空桌子先坐下,默默看着事情的发展。

    另一边,楚还真看到顾倾城一首《如梦令》先拔头筹之后,面上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容。

    想想自己刚刚心里所念叨的两首诗,她的笑容又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心中是一股说不出来的惆怅。

    是的,到这时候,楚还真已经确信无疑了——这倾城妹妹,在文学方面,是不需要自己任何帮助的。

    就在场中众人各怀思绪的时候,顾倾城的第二首诗也已经出炉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

    相传他就是在作出了这首词之后,才被宋太宗赐毒酒而亡的。

    一方面,这固然是因为宋太宗此时猜忌之心太重。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首《虞美人》的艺术感染力,也绝对是非同凡响的。

    尤其是从顾倾城这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可爱女孩子口中,说出这样悲怆的词句,更平添了几分凄美的感觉。

    一时间,场中众人都被这首诗给镇得呆住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还是孟九常首先恢复了过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此一首诗,普天之下,小姐已经是无处不可去得了!”

    孟九常向来就是以诗词品鉴著称,他这番说出来之后,自然没有人会有质疑。

    就连费廉这个曾经的状元,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失败的结果。

    看着顾倾城戏谑的目光,他涨红着脸,对田子文、萧静之他们躬身一礼,用蚊子般大小的声音说了句:“两位小朋友,今日之事,是我费某人错了。在此,我给二位陪个不是!”

    毕竟还是小孩子,田子文、萧静之二人并没有过多的为难费廉,也纷纷拱手一礼,算是给了对方一个面子。

    道过谦之后,费廉也顾不得和同桌的三人打招呼了,直接转头下了楼。

    看到他落荒而逃的样子,旁边看热闹的人群之中就发出了一阵哄笑声。

    显然,在丑陋汉子费廉,和顾倾城之间,大家更支持后者。

    “小姐作的这首诗真是太神了,我们大家佩服得是五体投地啊!”

    “是啊,是啊,我都忍不住怀疑,这位小姐是有七巧玲珑心了,真是厉害!”

    至于顾倾城自己一桌的同窗们,更是个个对他惊为天人。

    就连楚还真,也不例外。

    另一边,独坐一桌的孟九常感慨了几声之后,就忍不住向顾倾城发问道:“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这位小姐,听你刚刚诗词中的意境,似乎你不是我们齐国人?”

    顾倾城闻言,连忙起身解释道:“孟先生您猜对了,倾城本是吴国富商之女,来齐国向学来了。”

    “这就难怪了!”

    孟九常轻捋胡须,长吁短叹道,“小姐在诗词上面的天分,确实称得上天才了。就算是我,也只能是甘拜下风。但是有一句劝慰,不知当讲不当讲!”

    听到这里,顾倾城就是心中一动。

    她笑盈盈的行了一礼道:“孟先生的话,肯定是中肯之言了,倾城自当受教!”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