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狐影迷踪 > 48:应对
    若非自己“生”在精严寺,“出生”时又有弘空法师在场,康寅此去还真难保会查出些什么来。

    身心疲惫的张旭回到客栈,一进门小二就迎上:“客官,您回来啦!”

    “嗯!”张旭强笑着应了声。

    “客官,你在这是不是有什么朋友啊?!”思量再三小二在张旭上楼前道了一句。

    张旭闻言不觉一愣,转身笑道:“小二哥,是不是有什么人来找过我呀?!”

    “哦,是有这么一个人来打听过您,不过看他穿戴应该是仆役。”小二回道。

    “他都打听我什么呀?”想到自己在杭州城中,并没有什么交好的朋友,张旭不觉有些纳罕。

    “也没什么,就是问您是不是住这。小的说‘是’,他就应了声就走了。

    不过走前还交代小的,不必吧这事告诉您,可小的觉得还是告诉你的好。”小的殷勤笑道。

    “多谢小二哥。”

    “不客气!”

    张旭随后转身上楼,一路上都在想小二跟他说的那件事。

    只是怎么也想不起来,谁会在这打听自己。

    直到进门的一刻,他才想起虎正国进书房,向杜荣生回禀的那件事。

    “难道是他们?!”想到这,张旭立生警觉之心。

    随后的几日,张旭并未急着赶往琢玉坊,而是在城中四处闲逛,装出一副游玩之态。

    不是在西湖周边游赏,就是道湖中泛舟游湖,再有到灵隐寺,与主持德安大师品茗对弈。

    偶尔也会到茶馆酒肆坐坐。

    一来,是为防备杜荣生派人暗中监视;

    二来,张旭也想趁此时机好好思量,应对康晏之语,以免让他觉察出破绽。

    就这般,张旭直到第六日近午时分,方才前往兴安街。

    时至初冬,空气中已添了几许寒意,兴安街上却热闹如昔。

    阳光懒懒地洒在街上,张旭的心中却有些忐忑。

    虽然他清楚,到了琢玉坊后康晏会问他什么,而那些他将要对康晏说的话,也早已在心中演练了千万遍。

    只是张旭素不善言谎,即便那话早已烂熟于胸,可他仍无十足把握能骗得过康晏。

    心中的犹疑,令张旭的步子迈得异常沉缓。

    直到快到琢玉坊,张旭方定下心来,长长的吁了口气,带着一脸暖笑走进琢玉坊。

    “哟,张庄主您来啦!您坐,小的这就请掌柜的去。”三子殷勤的迎上。

    “有劳三子兄弟了。”

    “您客气。”三子随即对店中另一小二道:“喜子,赶紧给张庄主上茶呀!”

    三子这举动让张旭颇感意外。

    都是店中小二,为何三子怎能指使那喜子做事,那喜子不会恼吗?

    正想着呢,就听着那喜子“哎!”的一声就退下。

    单此张旭就知道,三子在这店中地位不寻常。

    “您慢坐,小的去去就来。”

    “张庄主,在下有失远迎,失礼了。”没多会康晏来到厅中,三子随在其后。

    “康掌柜客气了。”张旭起身道。

    “张庄主请坐。”康晏笑道。

    “康掌柜先请。”张旭莞尔道。

    “那就一同吧!”康晏道。

    “好!”

    二人各自坐好,张旭笑道:“康掌柜,在下那坠子可修好了,还有在下订那簪子可做好了?!”

    康晏笑道:“张庄主放心,您的坠子早就修补好了,那簪子也做好,一直就等着您来取呢。”随后道:“三子,到我房中把张庄主的坠子和那簪子取来。”

    “哎!”三子脆脆应了声就退下了。

    张旭饮口茶水,随口道:“康掌柜,我看那三子手脚挺麻利的啊!”

    “那倒是,到小号的客人都怎么夸他。

    说来店里几名小二,也就数他待客接客礼数最为周全。”康晏颇有几分得以的笑道。

    张旭莞尔道:“是吗!唉,对了康掌柜,在下怎么觉得那三子有些外地口音啊,他不是本地人吗?!”

    “张庄主,您这耳朵可真好!三子的确不是我们本地的,他老家在山西。”康晏笑道。

    “山西的!”张旭佯作惊诧,随后道:“怎么这大老远的跑到这来了?!”

    “嗨,这事说来话长了。”康晏因了口茶叹道。

    “哟,这里头不会还有什么渊源吧!”张旭一心想弄明白三子的来历,好奇道。

    “不瞒张庄主,这里还真有段渊源。”

    康晏一笑随后道:“说来那是两年前的事了,那年我家老爷带我兄长,去山西给仁德山庄庄主拜寿。

    停车歇息时,遇到一小乞丐,十五六的摸样,蓬头垢面的,正眼眼巴巴地看着他们。

    我家老爷看他实在是可怜,就让人给他送了几个烧饼,和些散碎的银子。

    小乞丐接过东西,如捣蒜般给我家老爷磕了好几个头,便转到大树后头去了。

    我家老爷原以为他走了,没想到他们再上路时,却发现那小乞丐不远不近的,跟在车队后头。

    这一跟就是一二里地。

    我家老爷是在不忍,便停车让我家兄长过去问问,他要实在是没地方去,就跟他们走吧。

    哪成想,车马刚停下来,距车队不到一里地的山谷上,就滚落下好几大大石头,众人是虚惊一场。

    想想要没那小乞丐,车队要一直往前去,后果可真就不敢想象了。

    所以我家老爷当时就决定,要收下那小乞丐。”

    康晏一心想跟张旭套上近乎,好为稍后要问之事做好铺垫,故是知而不言言而不尽。

    “这么说三子就是那小乞丐了。”张旭笑道。

    康晏点头笑道:“是啊,他也是个可怜人,跟我们哥俩一样,打小就没了爹娘。

    不过他为人倒也够机灵,回庄后老爷让我兄长教了他一年的光景,他就能写能算了。

    恰好店里那时缺人,老爷就让他来店里帮忙。”

    “是这样啊!”张旭似乎明白了,三子在这店中的地位。

    只是,纵然康晏所言句句属实。

    张旭仍觉这事有些蹊跷,可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他一时也说不上来。

    而此事他是既不好细问更不便再问,毕竟三子怎么说也只是个伙计,问多只怕康晏会起疑,只得作罢。

    二人刚停口,三子端着托盘回到厅堂。

    康晏从托盘上取了一个长锦盒,打开盒盖,双手递给张旭道:“张庄主,这您订的玉簪子,您看看如何。”

    “好!”张旭接过锦盒取出玉簪放在掌心细细端详片刻道:“不错,玉质上乘,做工也精细,这纹饰古朴简约的确不错。”

    看张旭连连称赞,康晏大喜:“张庄主满意就好。”随即从托盘取下玉佛坠交给张旭:“张庄主,坠子也修补好了,您看看还行吗?”

    张旭双手接过玉坠,惊讶道:“不怪到子逸长夸您这店里的师傅,这做工真是巧夺天工啊!”

    “张庄主过誉了。”康晏笑道,而后佯作好奇道:“张庄主,这般好的玉坠,想是家传的吧!”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