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小秀才 > 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
    靳胜武从中营拿出二十万两银子当场犒赏西路军,并且派侯三的人到各路大军大肆宣扬,说张献忠部带着金山银海北逃,明军无论兵卒军将只要奋勇杀敌立下战功,靳都督将不吝赏赐。

    两个消息一出三路明军全疯了,兵将们一个个嗷嗷叫着像恶狼般扑向张献忠部,但人家早在三五天前就已经北撤,因此大伙除了追到一些掉队落后人员之外几乎没什么收获。

    张献忠把每一支北撤部队都分为三个梯队:开路先锋、老营以及后卫。

    最为精锐的战兵营充任开路先锋,这是领兵将领的嫡系战斗部队,一旦情况紧急后面的两支队伍都可以随时抛弃,精锐基干是他们活命乱世的本钱,是最重要的保护对象。

    事实上开路先锋是一支第一时间能够选择规避措施的部队,后面的老营以及后卫,等前方遇伏、遇堵战局不利的消息传到他们那里,被迫溃散是十之八九的事,尤其当敌军实力异常强大的时候。

    孙可望作战喜好坐镇中营发号施令、调兵遣将,很少亲自在第一线冲锋陷阵,张献忠觉得他有大将风度,因此才把孙可望列为四位义子王的首位。

    这一回也不例外,孙可望觉得张献忠部在前期的作战中损耗不大,数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北上声威极大,困守汉中的贺珍部应该不敢碰己方锋芒、明目张胆摆下车马炮与北上大军死磕,拼死阻碍大军前进。

    况且从地理来说贺珍只会袭击西路的李定国和刘文秀部,即便如此孙可望觉得贺珍最多也就是偷袭后卫兵马,如此阴招对贺珍部不来说损失最小、收益最大。

    反观东路军北上途中并没有强悍的守卫军将拦路,因此他派遣艾能奇率领本部充任前锋,自己率本部充任中营跟进,另派偏将拖后警戒追兵。

    乱世军将行事大都雷厉风行,当贺珍与樊一蘅整营完毕之后立刻商议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决定不与从成都逃出的张献忠中营直接碰撞,狗急会跳墙,一旦张献忠被逼急了与贺珍他们决一死战,到时鹿死谁手很难讲,如今明军势大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实在犯不着冒这个险。

    想要立下大战功就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俩放过了西翼的李定国和刘文秀部,竟然瞄上了张献忠部北撤大军的东翼掩护部队,也就是孙可望和艾能奇率领的营头。

    商议完毕第二天全军八千人马全员轻装一早出城,消失在茫茫山岭之间。

    川北一个叫做通江的地方,身穿张献忠部战兵服饰的明军前锋哨探千余人马悄悄出现在城北十里铺,他们南下时顺路清扫了沿途哨卡,顺顺当当接近通江。

    在明军前锋身后十里处,另外七千战兵正有条不紊地安营扎寨、生火做饭,静候孙可望与艾能奇的部队。

    通江有至关重要的水道,是孙可望部北上的必经之路,不过樊一蘅与贺珍并没有攻下通江的打算,那样大的动静这八千人马可就瞒不住可。

    他们已经劝降了沿途被扫荡的俘虏,因此北面哨卡的情况依旧隔三差五被汇报到通江守将那儿,守军还以为北面依旧一片平静,兵力薄弱的贺珍部不敢出兵南下。

    等了七八天,通江城突然热闹起来,大股大股的战兵以及家眷开始出现在城南,他们在通江城内外安营扎寨,仅仅两天功夫就把小小的通江变成了一座大兵营。

    此时樊一蘅与贺珍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艾能奇把精锐战兵驻扎在城北,虽说大军仅仅垒筑了简单的栅栏一冲就破,不过他的三千前锋却在道口扎下了一个标准的营寨,不论强攻还是偷袭都不是轻易能够攻取的。

    就算明军不计伤亡打下前锋营寨,后面的艾能奇也早就得到军情布下战阵,到了那个局面,樊一蘅与贺珍只能考虑如何脱离接触赶紧在大军四面包围之前逃之夭夭了。

    “大人。将军。其实还有一条路。”

    “嗯?”

    率领明军前锋的偏将向两人献计,樊一蘅与贺珍疑惑地盯着他等待下文,那偏将说因为北方没有水师,因此贼军在水道上几乎没有多少防范,若是趁夜从水路偷袭通江,或许能收到奇效。

    “奶奶的。儿郎们都不懂水,一旦下水自己就先乱了套,哪还能行军打仗。”贺珍听了瞪了那角色一眼骂骂咧咧道。

    “文褒。此计或许可以一试。”樊一蘅想了一会点点头对贺珍说。

    “大人的意思是?”见樊一蘅说得慎重贺珍当即坐直身体询问。

    樊一蘅解释说既然大路走不通那就只能用偷袭,偷袭能否成功主要问题在于时机的把握以及声势、动静。

    如今贼寇仓皇北窜正是人心惶惶、军心不稳的时候,不要说老营的老弱病残,就是精锐战兵营的军将也会对出路感到绝望,咱们只要集中少许精锐南下偷袭,一旦引起敌营恐慌没准能引发连营营啸。

    贺珍也是有勇有谋的军将,听了樊一蘅的解释觉得此计可以一试,于是两人在八千战兵中挑出六百稍稍会水的角色,在那偏将的率领下携带大量火油、锣鼓趁夜顺流而下,准备在子时后点火烧营引发混乱。

    而樊一蘅与贺珍两人率领其余战兵全体出动,悄悄潜伏到敌军前锋营对面的山头,一旦有机可乘立刻杀出去夺营。

    六百偷袭勇士引发的骚乱令人瞠目结舌。

    此时敌军东路军前锋将艾能奇驻守在城北大营,刚刚赶到通江的主帅孙可望只带着身边千余亲卫入城歇息,因为紧接着还要继续北上汉中,因此大军中营以及老营全部留在城南城东的简易营地过夜。

    艾能奇派偏将接收了城北五里铺的一处水道哨卡,不过守将及麾下儿郎皆以为北方敌军不可能坐船南下,因此只派了一员百人将在哨卡守夜。

    百人将还算尽职,把所部两个总旗分成两队,一队守上半夜一队下半夜轮换,分配完毕再安排具体哨位、巡查路线,然后百人将与下半夜轮值的总旗队一起进入营房歇息,毕竟,连日赶路大军疲惫不堪就算是铁人也得喘口气。

    百人将走后兵卒们纷纷围着总旗将抱怨、诉苦,说是弟兄们眼皮子都快要睁不开了,十万大军为什么偏偏弟兄们轮到这般苦差事。

    张献忠治军严酷,但他对守规矩的兵将还是不错的,营中物资、兵器首先会保证精锐战兵营的供应,因此作战时儿郎们也肯用命,但眼下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私底下开始抱怨的兵将层出不穷。

    总旗将其实自己也是一肚子的苦水,不过这厮还是耐着性子安抚麾下儿郎,凭借往日的威望和恩惠劝慰,让战兵们执行军令。

    他把麾下五个总旗队分成三部,四队小旗分为两队各自值守一半时间,其中一队小旗负责在哨卡值守,一队负责附近巡游,剩余一队小旗充任警备队。

    警备队虽然可以就近跟着主将一起就地坐下打个盹,但他们必须刀枪不离手、战袄不离身,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仅仅比值守战兵待遇好那么一点儿。喜欢明末小秀才请大家收藏:(bxwx66.com)明末小秀才笔趣阁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