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唐才子传 > 第三十二章 二至州城,山雨欲来
    “分明都出伏了天气还是这么热,简直妖孽啊。哥舒,你那卤肉铺子先别急着开,钱要紧还是命要紧!”

    宁知非一大早推开门就被热气逼的心烦意乱,“哥舒,我是真不想上学了”

    哥舒捧着一个托盘走进来,上面盛着放在井里冰过一夜的瓜果,除此之外还有一小摞名刺。

    “哥舒啊哥舒,要是没有你这日子该怎么过呦”宁知非抓过瓜果就吃,两口下肚后发出长长惬意的叹息,至于那些名刺他则看都没看。

    袁公子离开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了,让人担心的孙不仁没来,倒是州城的事情以及宁家子善画的名声传回了高阳,且越传越邪乎,不仅说画的好,还能辟邪!

    于是这种名刺就出现了,都是上门要求绘像的,宁知非烦不胜烦,现在索性看都不看了。

    哥舒看着那些名刺很是遗憾,“姑爷你自己把润笔定到二十贯上,怎么又不肯画了呢,那可是二十贯哪!”

    “定到二十贯就是不想让人上门,谁知道小小高阳县中有钱人居然这么多”

    宁知非也是一肚子牢骚,“你没见他们都是把我当画遗像的,这还怎么画?”

    “管它呢,钱先挣了再说”

    “你过来”哥舒听话的走了过来,宁知非伸手上去就是一通揉,栗色的团子顿时就乱了,“再这么画下去我就成画死人像的画匠了,走哪儿都被文人轻视,以后还怎么在士林混?读书人名声最要紧,挣钱也得图个长远,至少科举之前是不能再瞎画了”

    哥舒已经习惯了宁知非揉团子的动作,不仅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享受这份亲昵,“影响科举,那倒是不能画了,可惜啊”

    “也不是不能画,关键是不能再画这种,倒是水墨文人画要加强练习”宁知非说完,猛地摇头哀嚎,“学的越多越累,我是真不想上学了”

    两柱香后他一如往日般踏上了前往方先生家的上学路。

    今天的课程到中午时便已结束,同时也是整个通经过程的结束。下午两人在松树下一问一答考校了近两个时辰,又弹奏了两首琴曲后,方希周命宁知非回家约车治装,待一两日天气凉点后便往州城参加州试。

    三天后,时隔两月有余,宁知非再度踏上了前往房州的旅程,上次是跟着县衙官差同行,这回却多了个小尾巴哥舒,至于卤肉铺则交给了她的养父代管。

    只用了一天半,两人已到房州城外,却见城门内外防卫森严,进出城门的搜检也极是严厉。

    “出事了?”

    宁知非翻身下马,“去看看”

    两人取出过所到城门处等着搜检进城,站不多久就见一个军士领着个校尉走了过来,老远便道:“宁公子来州试了,还等什么,快请到公事房歇歇脚”

    宁知非看着他的脸略一沉吟后拱手笑道:“两月不见,陈校尉是愈发的龙马精神了,可喜可贺”

    见宁知非认出他来,那校尉越发的眉花眼笑,上前拉着去了公事房,看座、命茶热情的不得了。

    这间公事房正是当日抓获孙不义的所在,宁知非打量一番后接过茶汤饮子,“陈校尉,出了什么事?”

    “还不是因为孙不义那个狗杀才”陈校尉愤愤不平的说明了事情原委。

    当日,州衙知道孙不义是华阳山孙不仁的胞弟后为免夜长梦多就想尽快斩了此人,为此送往长安刑部的公文用的都是羽书传报,结果刑部核准的公文却迟迟不至。

    三天前,有行旅在城外四十里清风崖边的山中发现了一具腐烂的急脚递尸体,背后装公文的漆桶仍在,里面应是用油布包裹的公文却不翼而飞,州衙仵作验尸之后断其死亡已在十天以上。

    “那公文是……”

    陈校尉点点头,“截杀急脚递并抢夺朝廷公文的重罪不论,孙不仁看到刑部的核准文书后必定会有所动作,加之州试在即,不得不严加戒备。宁公子,你可务必要小心哪!”

    离开公事房走上州城大街,哥舒的脸色一直都很凝重,宁知非看她紧绷小脸的样子本想调笑几句,无奈话都到了嘴边却说不出口,再扭头看向周遭行人时入目所见只觉人人都是心怀叵测。

    紧张感就这样自然而然的生发出来,盼只盼此次州试能一切顺利吧。

    城门处,一个不起眼的军士借如厕之机送走了宁知非进城的消息,短短半盏茶后,消息就传到了一身苦力打扮的孙不仁处。

    “大哥,这坏鬼书生来送死了,要不先拿他洗洗刀,祭个旗”

    “蠢货,这是打草惊蛇,他个废物书生还真能跑了不成?”

    孙不仁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怒火。袁凤山那老匹夫远比想象中难缠,防的是滴水不露,两个月了,二弟孙不义还关在州衙死牢之中,逼得他不得不入城亲自谋划,“传令下去,都他娘给耶耶忍住,谁敢坏了盘算,哼!”

    宁知非两人投宿在州城最大的祥福客栈,住下来后便由客栈内专司其责的伙计往石府门房送了一张名刺,指名要找石青,结果他一直没到。

    第二天到州衙报备并送行状,吏员问清是高阳宁知非后很是客气,说了三天后州试的一些细则之外反复提醒这几日不要办文会,也不要参加文会,最好也不要去青楼,总之老老实实在客栈等着考试,等着放榜,看完榜单直接回家最好。

    宁知非一一应了,出衙后老老实实回到客栈温书,当天傍晚的时候石青来了。

    “这些日子一直陪老太爷住在城外,下午入城办事才看到你的名刺,恕罪恕罪”石青一阵风般闯进来后从袖子里掏出一物就开始埋怨,“你呀你,多聪明的人怎么干出这傻事来”

    宁知非见他扔在桌子上的是自己交在州衙的行状,很是莫名所以,“怎么了?你怎么把我行状给抽出来了”

    “怎么了?”石青眼睛瞪的老大,“‘师从方希周习经’是你写的吧,你是真不知道啊还是傻?”

    宁知非心里咯噔一下,“方先生怎么了?”

    “合着你是真不知道”石青以手抚额长叹了一声后开始分说。宁知非由此才知方先生果然不是正常的乞骸骨告老还乡,而是被皇帝给赶回来的,属于正儿八经的戴罪之身。

    事情的起因在数年前的永贞革新,也即二王八司马事件上。

    彼时,刚刚登基的顺宗任用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十人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结果这场革新只持续了一百余天,就因俱文珍等人发动的政变而终结,登基不足一年的顺宗被幽禁,当时还是太子的当今皇帝被拥立上位。

    又不满一年,顺宗死,朝野之间对于其死因众说纷纭,此事实已成为当今朝廷最大的禁忌。

    方希周惹祸的根由源自于一本奏疏,为刘禹锡、柳宗元等八司马鸣不平并请调还京的奏疏。

    宁知非听到石青揭晓的答案后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玩的太大了吧,先生啊先生,你没事儿去碰皇帝的逆鳞干嘛。

    石青对宁知非脸上的表情很满意,“现在你知道事情的份量了吧,若非方希周年纪既老又与圣天子有半师之谊,现在早已无死所也,你跟他论师生,哪个考官还敢取你?这份行状真要送到了襄州乃至礼部,你的科举之路……这辈子都到头了”

    拿到宁知非新写的行状后石青即刻就走,走之前言明办妥此事后他依旧要出城,并又交代了一遍州衙文吏同样的话,老老实实等,老老实实考,考完赶紧走。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