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支求雨自带锅灶。
不一会儿,米饭香气游走在空旷的田野间,勾起了人们肚子里的馋虫,看到香喷喷的米饭,人们好像更饿了。
肚子总算是安顿好了,这是天下第一要义。
老善人要跑报子的后生任子康告诉大家:“休息一会儿,继续赶路,必须在天黑以前把姑姑接回来,把雨求下来。否则,乡亲们那里怎么交待!”
再走起来,人们的精神顿长。
终于来到吕梁深山,一个姑姑庙前,人们三叩九拜,长跪不起。
只见这座庙比黑龙庙还要破旧,里面的姑姑倒是眉清目秀,显然是个未出阁的小姑娘模样,细眉细眼,和颜悦色,看着众人。
众人看着都有些亲切。
老善人恭恭敬敬站起来,整整衣领,他把莲花大供摆到庙门前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对着石室门,三叩九拜行大礼,然后,大叫一场,像戏文里的赤声叫天一样,喊道:
“姑姑,跟乡亲们回去吧。”
众人也跟着他口喊:
“姑姑,跟我们回去吧。”
大善人又说:
“大慈大悲的姑姑啊,跟我们回去,给你们下点儿雨吧。”
众人也跟着他说:
“大慈大悲的姑姑啊,跟我们回去,给乡亲们下点儿雨吧。”、
大善人说:
“再不下,大家伙儿都活不下去了。”
众人也随着他说:
“再不下点雨,乡亲们的日子真就过不下去了。”
在老善人的带领下,众人三叩九拜,祈求姑姑跟他们回去,给家乡降些甘霖。
呱子队舞起来,如猛浪掀泄,群情激愤。
为了表示虔诚,也为了增加声势,组织祈雨队的时候,老善人就叫上了呱子队。村里闹红火,这个呱子队是主角,场场离不了。
“姑姑,跟我们回吧,给我们下点雨吧。”
“姑姑,救救我们吧!”
“姑姑,给我们降点儿雨吧!”
“姑姑,您的大恩大德,百姓们是不会忘记的。”
“姑姑,您老人家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姑姑,我们可是您忠诚的子民哪!”
善人跪在一边,低垂着头,听着众人七嘴八舌地请求姑姑。
赤膊袒乳的呱子队近乎疯地舞动。
老善人说,“大家再舞得再狂放些,诚心无价。”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老善人站起来,跑报子的后生任子康赶紧让呱子队停了,乡人们的请求也住了口。
大家都看着老善人。
老善人轻手轻脚,走进庙里,两手搂了一下,像搂了一下空气;抱了一下,像抱了一下空气,然后,深深吸口气,两只手对着宝瓶往里一摁,好像把姑姑的精气神和魂魄都摁在宝瓶里似的,然后请四个未成年的后生,把姑姑的神像,轻轻抬下来,放在抬来的供阁上。阳光下,姑姑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谁来抬?”
“我来。”
“我来。”
就有十几年轻后生抢着要抬,就连那个任子康也抬。
漂亮姑娘,谁不愿意来抬呀。尽管她只是一尊塑像,年轻后生抬着也高兴,心里想着好像抬着自己的媳妇似的。
最后,老善人决定,四个年轻人一轮,一轮地抬着走。姑娘的心。就得由年轻男子,轻轻呵护才行。
四个人抬上的时候,老善人命令他们不能笑,要神色严肃,这样才对姑姑尊敬。
忽然,任子康好像记起什么,对周围的人说:
“这是哪家的姑姑,咱们能接回去吗?真的能保佑我们吗?”
老善人听到了,对任子康说:
“嗨,你这娃娃说机灵人也说糊涂话!管那么多干啥呀,反正是姑姑,好姑姑,为民造福的姑姑,我们就接她回去,供奉起来,等解了我们的大旱,我们再把她老人家再送回来,不就得了嘛。”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