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哲夫当立 > 第九十四章 平叛人选
    唯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赢氏八家的槐里君,一个是来自大秦新兴家族。

    两者,都可以作为一方大将。

    “齐国武成君田灃,有伏龙为佐,很难对付”

    这次的敌人,很可能还有武成君田灃,以及他所带领的十五万大军。

    伏龙作为最早出名的策士,擅长的是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

    曾经在东方阁,也便是成略阁的天阁,待过很久。

    几年前听说隐居了,但田灃每次求策,他都一一的应答了。

    ‘垂沙之战’他便出策攻楚,没想到胎死腹中。

    不过,他却没有提醒田灃朝中的事,也可以看出他不擅长与心术。

    或者,不想这些事情。

    “陛下,臣以为槐里君可用”魏章出列建议。

    槐里君作为公室,如今也算的是赋闲,南境并无战事,关中一片和平。

    “臣,也赞成槐里君”严韬站了出来,附和道。

    当朝太尉的表态,引起一阵骚动。

    “严君也觉得,槐里君应当担任此次平叛主帅?”秦皇扫过严韬。

    如今,他最忌惮的便是此人。

    虽然没有权力,但声望之大与提拔过的将军遍布整个大秦,哪一样都让他感觉到头疼。

    心中最猜忌的,也是这位曾经忠心耿耿的严君。

    一路走来,严君帮助他太多。

    可站在君王的立场上,严君的这种极高的声望,又威胁到了他的权威。

    “是!槐里君为宗室,且用兵稳妥而不贸然……”

    “寡人听说,文氏旧将谢辞,也出现了”秦皇一叹。

    “白袍军啊?当年可是寡人的噩梦一般,就连上柱国也差点……”

    严韬自然知道,这件事情的始末。

    自文昭所向披靡,打的秦军多次大败之后,秦国上下也对文昭产生了一种恐惧。

    于是,作为相邦的他,便出了一个离间的计划,引诱郑军攻入关中。

    如此,使得郑军骄纵而文昭功高震主,再从内部离间。

    而执行者,则是扶渠梁等。

    可是蓝田大营那一战,扶渠梁竟然差一点就没有撑住。

    蓝田丢失,郑军便要攻打长安了。

    那时候,秦国的命运也许就如郑国最后的结局一般了。

    纵然能够存留下来,也必定元气大伤。

    所以,这个计策可谓是赌上了大秦的国运。

    其凶险程度,可见一斑。

    “白袍军又出现了?”扶渠梁听了精神一震。

    郑国灭亡,他也曾经想过招揽这些白袍旧部,四处寻找仅仅找到三四百人,且多不愿意跟着他。

    无奈之下,只好放走了这些人。

    没想到七年过去了,在这位白袍将军谢辞的号召下,白袍军竟又组建了起来。

    “是啊!给诸卿看看”

    “朝歌城不过三日而下,白袍军乘夜击朝歌……”

    白袍军往西的不止谢仇一人,还有大批的军队南下,一路下去数个城没有动,反而直插朝歌。

    邓奎哪里想到会有人直接绕过诸城,而且还是这么多人无声无息的,便摸进了朝歌。

    自从周围几县被轻松拿下之后,宋理的计划便被他搁置,而没有再实施。

    关于北上,他觉得倒不如在河内打出一片天地。

    而他那睿智,以及与宋理的算计,似乎都没有了。

    向西南,已经快摸到汝宁郡了,却被羌勒属下的何硕派遣的三千人痛击,折损了三五千才停止。

    经历此一战役,他意识到了秦军的强硬。

    于是,他又将目光盯在了野王那边,打算再摸一摸世家的老虎屁股。

    终于,世家将怀化的谢辞调走南下,来收拾邓奎。

    于是,近日又打响了朝歌之战。

    白袍军部将南宫令率领四千白袍军,乘着夜色打开朝歌城,随后骑兵直接突入朝歌。

    自半夜,杀到第二日正午,邓奎本人以下的一万两千人军队,被四千白袍军杀的大败。

    战死或伤近八千人,逃散不知踪迹的近千人,邓奎带着余部逃亡共县。

    整个义军,瞬间乱作一团,南宫令借势到处击破,打的义军抱头鼠窜。

    谢辞亲自领军,收复了这些城池,并恢复秩序。

    “正因为稳妥而缺乏变动,只怕会被这白袍军偷袭,被白袍军牵着鼻子走”

    “而羌槐身经西陲,多遭遇胡人骑兵,这里防御能力极强。或许,可为与之一战”扶渠梁解释道。

    对付骑兵,他本人的军团步战,以及军略也可对付。

    但,碰上了一头撞死在他手上的屈沔,他的功劳便已经达到了尴尬的位置。

    “寡人……也是这般想的!”

    “陛下,看了情况,微臣也觉得此战非羌槐不可”魏章跟着表态。

    扶渠梁见了,不由多撇了魏章一眼,这人还真是一个墙头草。

    一会儿倒向这边,一会儿又附和他。

    魏章脸上堆笑一下,不再说话。

    “那岐王他……”一个御史不合时宜的提出。

    诸人都在讨论作战,似乎忘记了被任命前往安抚的赢无恤一行。

    “寡人听简儿奏报,他们已经被谢仇接入野王”

    “什么?”

    “岐王明知有乱,还要去安抚?”议论声一片。

    “这岐王……”范绌摇摇头。

    严韬却是悄声问道“相邦可是知道始末,怎的还摇头晃脑?”

    “老夫原本以为这苏湛或会坚持,却没料到岐王也跟着胡闹,只怕如今已经做了人质”

    苏湛乃是策士,一张口可行遍天下,且以他的才华不会有什么闪失。

    而赢无恤呢?固然也不会有事,但会被当做筹码。

    简单地说,就如同山贼绑架的肉票一般。

    “没想到岐王也有些胆色……”

    范绌却不这么认为,反倒第一时间想到了苏湛,他想做什么。

    一个初出茅庐的皇子,当日听到朝歌动乱,必定是不敢东行的。

    唯一有可能的,便是苏湛唆使,令这岐王有了东去打算。

    “不过作为皇室子弟,有些胆色,终究是没有错的”

    “乱军之中,胆色可没用”

    “那太尉以为什么最重要?”

    “活着,好好的活着!……隐太子赢姜也曾想过,可最终却没有活下去”

    严韬说的,应该是章台宫之乱以后的事情。

    “哦?”范绌好奇,关于那点,赢姜不是因为叛乱被诛杀么?

    “许多真相,都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