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哲夫当立 > 第九十五章 西陲
    眼看着叛军已经成了大势,秦军反应却终究是慢人一步。

    归结到底,也是自邓奎军被消灭,野王方面始终没有明确的举起反叛的旗子,也没有攻城略地。

    彼此间,维护着一种默契的准备阶段。

    秦皇明白,不是关东世家不想行动,而是因为比起齐国军队打进来,依靠着别人击败秦军。

    世家更需要一场彻彻底底的击败秦军,来保卫两郡。

    不仅如此,他们起事以来,不过都是在逼迫下的,也没有充分的准备。

    不过说到底,关东世家也终究还是要靠自己,来击溃秦军在河东河内站稳脚步。

    毕竟,几百年来的底蕴,以及所有的家底都藏在两郡。

    他们无法相信任何人,也不能依靠任何人,只有自己表现出足够的价值,才能继续依存下去。

    关东世家在准备的同时,秦皇也为迷雾下的帝国而困惑。

    赢无虔的承认,让他罢免了护军都尉王毅,并且很快的处置了他。

    既然已经战争,事情再调查已经没有意义,田勉、姜则等便很快的放了出来。

    玄武,也离开了诏狱。

    但是,世家的力量以及反抗的理念,却让他意识到了危险。

    因此,在此次平叛人选之上,他几乎没有想,便选择了羌槐而不是槐里木。

    这,就是他对世家怀疑的明证。

    至于对付赢氏八大家,让他们脱离赢氏,则更是压在心底。

    仅仅一提,却又像忘了一样。

    ……

    “杀!”一队队骑士,出发追击着四散而逃的羌胡俘虏。

    自方才,在一片大漠之中,就有陆陆续续被带上来的俘虏,他们发饰身份各不相同。

    随后,很快的被放了出去,让他们快速的奔跑,且没有马匹。

    一声令下。一队队稚嫩的着黑色铠甲的秦军士卒,骑着马匹瞬间出发。

    他们都是被才入伍的新兵,并没有什么经验。

    而逃跑的俘虏,将成为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滴血。

    举起秦剑,对着那个跑的最慢的便是一剑,头颅飞的老高。

    随后鲜血如柱,喷流而下,洒落一地。

    成夏看着这一幕,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他依然记得,他第一次看到这个场面的时候,那种场景。

    他不停的干呕着,差点没有吐出胆汁。

    他曾问旁边这位高个子清瘦的老将军,为何要杀掉这些俘虏。

    高瘦的老将军笑笑,没有回答他。

    成夏以为,对付羌胡如此杀下去,是杀不完的。

    可以抓起来,令他们学华夏语言,用文字教化他们,让他们融入整个大秦。

    自此,也许整个西陲都会安定,不再会有叛乱。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如今这伙俘虏,竟然是去年曾经放过并被安抚的一个部落。

    里边既有羌胡人,也有带着华夏口音的凉奴。

    侍从告诉他:“蛮夷粗鄙,畏威而不畏德,只有彻底被剿灭才是最好的”

    秦人先祖不是没有试过这么做,可终究是太慢了。

    扶渠家投降大秦,也是少有的例子,大多数羌胡都是不懂得恩德的。

    对他们凶残,远比他们仁慈有效果。

    也多亏了在长安的体验,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并没有直接劝说羌槐,更没有直接指责他,而是静静的看着。

    这时,羌槐却解释道:“这些羌胡,除非是所有家族迁移过来,归顺大秦,否则都不算真正的归化”

    “保留着部落的,都是敌人,归附只是表面,却没有放下刀剑”

    羌槐如今也已经有五十六七了,须发却依旧是黑的,显得很精神。

    身长八尺,比起扶渠梁还要高上些许,额骨凸起。

    长得清瘦,身穿一件灰黑色的皮甲,陈旧且布满刀痕,可却没有一处损伤。

    曾有人这般形容羌槐:

    羌胡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

    近贺枭雄主,神兵动西方。

    其主要功绩,便是围绕着西北的羌胡而达到的。

    昔日,西边还有一地为罪血之国西凉,也是被他所灭。

    秦国之前有一个习惯,便是将犯罪之人,以及罪大恶极的人流放到西方陇右以西的河西走廊一代,让他们实边。

    进而达到扩张,以及防御青藏羌胡等的作用。

    几百年来,自大秦建立就一直这么做,从来没有间断。

    到了秦孝帝死去,当今秦皇父亲继位这个权力转接的时候,这群罪血后人竟然造反了。

    甚至,占领了半个陇右,并向西东南三面开拓,自设了十一郡建立凉国。

    大秦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拿下。尤其是,华阳太后临政的十余年,更是越打越凶。

    赢华正式掌权,羌槐被任命于西陲,事情才发生了巨大改变。

    由动不得,变成了压着凉国打,打的他们国破家亡。

    如今算来,西凉国已经灭亡了十来年。

    不过,这些带有那些罪犯之人血脉的凉人,总是不甘心就这样被消灭,一直也寻着机会卷土重来。

    羌槐镇守这里,已经足足有十六年之久。

    他一直面对的敌人,也身在这片土地。

    因此,他很了解这里的每一方势力。

    成夏很理解这种感受,这里无论是怀着秦音的凉奴,还是真正的羌胡人,都已经与茹毛饮血不知文明的羌胡没有两样了。

    也许在他们当中也有是秦人的,可如今……一切都变了。

    作为军中参军,他要记下所有的见闻以及风物,以便随时提醒这位大将军羌槐。

    “大将军,很久没有回长安了吧?”不知怎的,他突然问起这一句。

    “很久了!很久了!也不知道如今的长安,有没有变一个模样”

    留着嫡子在长安,嫡子去世后,便由嫡子的一脉羌旋留在长安。

    却没料到羌旋胡作非为,俨然一个纨绔子。

    “”

    ……

    漫天的黄沙,树木屈指可数,临山关便是这种存在。

    绰约的绿意,只是偶尔才能看见。

    一眼望不到边的地方,一座高高的土城,正屹立在这里。

    这里,是安西郡,是大秦的最西段。

    “急报!速速开门”

    一个背着旗子的驿使,骑着神骏的黑马快速奔向关内。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