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五公里来的猝不及防,虽然每天下午我们都会体能训练,都会沿着整个旅最大的那个水泥地围成的圈跑上个几圈,但对于突然来临的全旅重装五公里的比试,或多或少心里底气还不是那么足。
这次的五公里是取连队跑的最慢的一个人的成绩作为连队的成绩,当然,对于下来和战士们一起跑的连排干部有减去一定时间的鼓励,所以最后的成绩都需要通过进过计算得来的。
出发前,全连所有人都背上特意用更加结实的“制式背包”打法打好的背包,挎着整齐的黑色挎包和军绿色水壶,腰上的编织腰带扎的紧紧地,还特意调整了一下队列。我一直相信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真正的集体荣誉感,感受到了全连冲天的气势,我相信此时此刻每一个战友的呼吸是连在一起的。
新训旅没有专门的操场,我们还是沿着平时体能训练跑步时的场地跑步,只不过在每个看不见统计台的角落都会站着干部,用来计圈数和察看有没有人漏圈,除此之外也少不了每当跑步经过篮球场那片开阔地时看到的那几个大音响和耳边响起的激昂地音乐,更少不了统计台两侧三连那帮以后和我们将要在一个旅生活工作在一起的兄弟们的加油声。
荣誉的获得是要拼搏的,气势的高昂是解决不了战士们疲惫的身躯的,和我一起住院的那个gd人跑了几圈便跑不动了,背上的背包或许是因为出发的时候没有打好早已经快散开了,荣誉的获得也是要靠协助的,他还没有来得及说自己的需求,便已经有我们班的人帮他扛着背包,架着他的身体前进了,抗背包的累了便会有人接过来继续抗在肩上,架他的人累了,便会有人接过手来,拉着他前进的时候我们难道不累吗?也累,但是每当经过篮球场,经过统计台,听着音响里面放出的歌,听着兄弟部队战友们的鼓励声,心里就又充满了能量,就像队伍前面不倒的连旗一样,继续飘扬。
最后的一百米是酣畅的全速狂奔,无关于成绩的好坏,享受着战友们彼此间的默契和支持,这是最重要的。让人没想到的是最后的成绩统计出来其实并不太坏,因为我们连所有的干部都一起跟着跑,致使减去的时间比较多,倒还获得了第二名的不错的成绩。
那天中午,因为跑步的原因,大家吃的都很少,我也不知道那天吃的是什么饭菜,反正来自nj,自小不吃辣的我自从当兵了以后一直也没有适应部队的伙食,总觉得很辣,偏偏好多班长还特别喜欢吃辣,有时没事的还在用寄来的辣酱要我们这些不吃辣的人拿筷子沾着吃……
我只记得那天中午是难得的一次让我们上床盖着被子睡,往常我们中午休息只能坐在地上,趴在床边,尽管感觉很是意外,但还是没有睡得安稳,应该说没有一天是睡得安稳的。
起床后,去走廊叠被子,下午是三连去跑步,我们二连为三连加油,所以我就去了三连空下来的走廊叠被子。三连和我们以后都是要去同一个旅的,上午又为我们加油,不免觉得他们亲切了许多,看着他们出来打“制式背包”,一个个的手忙脚乱,突然就觉得我有必要帮助他们一下,这个想法很突然,却也在情理之中。我主动走上去帮助一位三连的战友打好了“制式背包”。
却不曾想因此耽搁了部队的集合,或许是当时注意力的集中,完全没有听到集合的哨声,不管怎样,我又冒了个泡,被班长狠狠地教育了一顿,连带着班长把班上所有的战友都说了一顿,班长依旧说着那些陈词滥调,无非就是作风散漫、没有哨声意识、然后就是写检讨,先写犯了什么错,在写接下来的打算……
新兵是没有话语权的,是任班长揉捏打磨性子的,事情也确实是我的错,但我对班长对我说的那些:“你帮三连打背包有什么用,他认识你吗?你进门的时候竟然还笑着?”等等之类埋汰的话觉得不妥,却也深深地记得上次的教训,默默的被班长骂着,不做任何的反驳。
等我打扫完卫生赶到那里,三连的战友们已经跑了几圈了,记得那天下午还下这点小雪,我们穿着蓝色的常服大衣,站在统计台道路的两侧为三连的战友们加油鼓劲,我们一如上午三连为我们加油那样,高举着营旗,每当队伍要经过我们的时候就来回挥舞着营旗,尽量让三连的战友们看到这面旗帜,通过旗帜传递着我们的力量。
我到那里的时候正赶上三连的一个班长背着几近昏迷的新兵奋力的向前跑着,这一幕给我以极大的震撼,班长到最后也没有放下那个战友,背着他通过了终点,锣鼓声、呐喊声伴随着班长一圈一圈的跑过愈发的高昂,气氛也愈发的攀高,此时此刻的我竟然有些颤栗,感触良多,虽然眼神一直关注着赛场上,但是思绪早已不知道飞到了哪边了。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我帮忙打背包的那个三连的同年兵竟然是他们三连最快跑完的那一个,看着他第一个冲完线,我竟然有点欣喜。成绩统计出来之后,三连的成绩并不好,但是却很让人感慨羡慕,后来我们一起在gy住的那段日子里,才听三连人说起过他们的新兵连生活,相对于我们来说,很是轻松,官兵关系也显得很融洽。
五公里的硝烟渐渐地远去,就在我们已经要忘了它之后,旅里面又举行了一次五公里的个人赛,每个连出二十个人,这一次不仅要为集体争荣誉,最重要的还有个人的成绩排名,这一次,不仅仅是集体的考验,更是对自己一个人的考验。
那天下午,我们连在挑选要跑的二十个人的时候,刷了好几遍,但是需要跑的战士还是很多,在只剩下二十一人的最后一次选择时,面对连长的问话,我犹豫了,有些害怕也有些不确定自己会不会拖连队的后腿,固然与我当时的身体素质有关系,但自己的内心的担心也是很大的因素,连长看到了我的犹豫,拿下了我,后来回想起来,是我新兵连第二件后悔的事情,自己当时确实应该坚持的,哪怕最后只能踉踉跄跄。
指导员是唯一在二十个人中的干部,为了半分钟的减时鼓励,拖着昨天还在感冒的病体,陪着那二十个人跑完了全程,其实指导员身体生病的事情是我们后来才知道的,指导员在被房子挡住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吐了好几次也是我们后来才知道的,我们只看见指导员没跑几圈就已经被我们一班班长搀着跑了,指导员挺高的,但那天确实佝偻着身躯,拖着脚在跑,很是狼狈不堪。
相对于指导员的低迷连队里其他的战士都各自有着自己的节奏,在那个时候,哪怕是四班那个经常被班长欺负的战友,也坚定的相信着,并且对我说着自己的班长跑步很厉害,看到班长落后时,也会主动的帮班长找好理由。
第一个冲线的却不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二班的一个战友,他每跑一圈都要在经过我们的那一段距离的时候伸出手来,和我们每一个人拍手,跑了十圈拍了十圈,一圈气氛高过一圈,让我们甚至忘了他到底跑了几圈了。
到后来,我才从他嘴里知道,那一场五公里他跑了有十一圈,第十圈的时候过去登记,或许是因为言语的轻佻,登记台的干部就说他跑了九圈,只能再跑一圈。
其实早在他第一次冲线的那一刻,就有靠近的三连的战友接过肩膀,将它扶助,对着他那一侧的我们连队的人说到他多跑了一圈,当时的我确实是看到了这一幕,只是没有在意罢了。
这个战友在当时就已经是我们连所有人都认识的那一个了,他的经历有点传奇,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新兵连的时候,虽然我认识他,但我们并没与多少交集,等到了贵阳的时候,我和他被分到了一个班,睡到了被铁丝绑在一起的两张床上,一起度过了两个多月,之后的日子里,我会是整个军旅生涯最懂他的人,而他也将是我这本书里面唯一的一个人名。
他的新兵连故事,等到我们在后面的时候再单独列出来说吧。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