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里的紫薇花在绽放,褐色的树枝缀着雪白的花瓣,娇嫩动人,散发着微不可闻的淡淡丝香,紫薇树下的石桌边,姬量正在轻缓地擦拭着自己的佩剑,神态认真细致,那般模样,恍若仙人,风姿卓越,光华流转。
若叫那些个正在思春的妙龄女子看上,指不定尖叫连连,害上相思病,整夜难以入眠,痴情痴意。
姬量平日在人前插科打诨嬉笑过场,别人见多了他玩世不恭,吊儿郎当的姿态,骤然见他安静的模样,兴许还觉得生疏吧,以为自己认错人了。
一个青年男子面容严肃,步伐轻缓地走近,在姬量身后站立,垂手而立,轻声说道:“殿下。”语气充满了敬畏,声调有意压低,似乎是担心打扰到这位安静的皇子。
姬量眼神高远冷淡,没有回头,懒懒地问道:“事情查清楚了吗?”
语气慵懒,是那种见惯了珍宝奇珍,倾城美女才养成的懒懒的语气,话语之中没有半分火气,却是不怒自威,无形之中散发着一股上位者的气息。
身后那位青年是姬量来到稷下学宫后最早追随者之一,名为温隽耀,精明干练,鞍前马后,任劳任怨,称得上忠心耿耿的追随者。
温隽耀听到姬量的问话,神情一肃,沉声道:“殿下,卫公子的伤势是人为造成的,只是尚未查到是何人动手的。卫公子也在秘而不宣的追查凶手,我留意到他所追查的人当中,有男性,也有女性,其中以女性为重点调查对象,那些女性的共性是身形苗条,身高六尺上下,胸脯傲人,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卫公子想找个女人当伴侣,好些个女子有意无意间出现在卫公子面前,搔首弄姿的。”
姬量笑了笑,没有在意后面说的内容,还是在仔细擦着手中的剑,侧着头所有所思地说道:“那就是偷袭了,而且人数还不少。以卫君斐的身手,想要正面袭击他,就算人多势众,也不可能不惊动他人。”酷E☆匠c$网唯…一?$正版,其?他都D是b盗◇版‘0Bz
温隽耀说:“殿下英明。”
姬量笑呵呵地说:“若不是我习惯性去他那里串门,也不可能知道他受伤的事,卫君斐吃了这么个哑巴亏,以他骄傲的性子,哪里忍受得了,他表面看着平静,实则是怒火中烧了。”
言语之中,透着一丝幸灾乐祸的语气,“卫君斐、卫君斐”的叫,哪里有半分亲昵的意味,和他平时再在卫君斐跟前表弟前表弟后的亲近劲,完全不同。
温隽耀对姬量的戏虐语气无动于衷,也不觉得姬量这是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似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温隽耀神情如旧,语气平淡,不管说什么话,都几乎在用同一个声调,说:“的确如此,这几日卫公子火气极大,稍有人招惹到他一二,他下手极重。”
姬量视线落在晶莹的剑身上,透过剑面的反光观察着温隽耀的神情变化,心里轻轻一笑。
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补充问道:“你在追查这事的时候,卫君斐知道吗?”
温隽耀答道:“我都是在暗中留意卫公子的行动的,很是谨慎小心,没有去惊动卫公子接触的人,就连王离和陈必则,也并未去试探他们的口风,所以卫公子并不知情。”
姬量想了想,笑道:“我猜他已经知道了,不过只是懒得计较,他清楚我一定会追查的。”
温隽耀不确定地说:“殿下,我那么小心,卫公子应该没那……”温隽耀没有说完后面的话,姬量对可以以任何语气、任何话语去评价卫君斐,但他不能够,没有这个资格,哪怕他是姬量的追随者。
因为他清楚,之所以能留在姬量身边,正是他对贵族的敬畏之心。
这一点,恰恰是姬量对温隽耀最欣赏的一点,精明干练的下属,对姬量来说,要多少有多少,并不见得有多珍稀。
而那种信誓旦旦拍着胸脯说为主子上刀山下火海的追随者,恨不得浑身上下刻满了“狗腿子”三个字,一旦大难临头,最快反水的也是他们。
听听这种狗腿子拍马屁也还可以,但作为心腹来使用,那就算了吧。
要是心腹是这种狗腿子,姬量夺嫡的道路还没走远,就会死得很快的,想死也不能死在狗腿子手上。
姬量还是少年郎的时候,就见识过皇叔姬易的窝囊死法,在千军万马跟前,不是死在冲锋路上,而是被狗腿子从背后捅了一刀。
皇叔姬易有一心腹,太监杨竖,杨竖原来不是太监,而是姬易的侍卫,只是为了能够贴身保护姬易,有宦臣身份随姬易出入宫廷去履行保护职责,居然挥刀自宫,把自己给割了,成为姬易的贴身太监。
杨竖的举动让姬易非常感动,也觉得他是个忠心耿耿的心腹,诸多隐秘之事也交由他处理。
杨竖不仅才干出色,而且兼之甜言蜜语,各种吹捧,哄得姬易飘飘然,为了讨姬易欢心,甚至把自己的娇美妻子进献给了姬易,称自己不能行人道之事,无力给予妻子闺房之乐,拜求王爷成全。
姬易早就垂涎杨竖的美娇妻了,只是碍于臣下之妻,并未有逾越之举,可如今杨竖自己送上门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诸多讨好表忠心,姬易对杨竖的宠幸是与日俱增,信任无比,赏赐了杨竖高官厚禄,甚至给予了他极大的权柄,几乎是离不开杨竖了,但凡下属有人说杨竖坏话,就被驱逐或是打死。
后来皇叔姬易密谋造反,举兵政变,企图夺取政权,成为大周至尊。
在那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姬易带着千军万马兵临帝都,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感。
父皇带着自己登上城楼,俯瞰着皇叔,质问皇叔为何造反。
在少年的感觉里,父皇平静从容,质问之语也是娓娓道来,不见丝毫愤怒,反而是在例行公事似的。
在少年姬量以为即将迎来一场大战,刀光剑影,厮杀成片,血流成河。
可接下来的一幕,叫他毕生难忘,那就是皇叔身边的一个人拿了把小刀,轻松捅死了皇叔姬易,然后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反就变成了一个闹剧。
一个威名赫赫的王爷,在自家军队阵前,死在自家心腹太监手上,战都还没打,就已经结束。
原本姬量以为这不过是个闹剧,而皇叔姬易就是一个笑话,就这样被一个太监莫名其妙给捅死,就死在两军阵前,就连姬量都替皇叔感到窝囊。
后来在宫廷里一次偶然的擦肩而过,姬量见到了那个杀死皇叔的杨竖,尽管杨竖容貌大变,但那个冰冷的眼神,姬量相信自己绝对不会认错的。
那一次匆匆一瞥,当时不怎么上心,可随后越想越不对劲,这样一个太监,就算他阵前倒戈,立下大功,可以父皇的秉性,绝对不会将他留在身边。
世人世事,最怕的就是“推敲”二字。
为什么一场关系千万人性命的造反最后草草收场?
为什么修为高深的皇叔就那么轻易被刺杀,不起波澜?
为什么父皇在皇叔兵临城下的时候那么有恃无恐?
为什么父皇允许这个千夫所指,刺杀亲弟弟的杨竖活着?
随着姬量年岁日长,见多了人心叵测,见多了阴谋诡计,每每回想起在后宫与杨竖的匆匆一瞥,就不寒而栗。
姬量不敢深想,只是把对父皇的敬畏之心,再次加深。
皇叔姬易的死,让姬量明白一个道理,能背叛自己的人,一定是自己信任的人。
所以姬量从来没有信任过谁,因为他不想被背叛。
他无数次告诉自己,夺嫡之路,自己可以死,但绝不要死得窝窝囊囊,死得没有皇族的尊严。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