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54. 第五十四章 p6
    朱棣还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 徐王妃逝世这个不幸的消息,便晴天霹雳似,直直劈到了朱棣的脑袋上

    “王、王妃”

    朱棣一时之间天旋地转, 不敢相信王妃竟像娘弃了爹一样, 弃了自己先走

    等他从这短暂的晕眩中回神,发现自己被人搀扶住了。

    搀扶住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朱樉。

    没办法, 谁让刚才那一波哭爹喊娘之后,距离朱棣最近的,就只有朱樉了呢

    朱樉出于“兄”道主义, 扶了弟弟一把, 然后没有然后了, 见朱棣能站住了,他立刻将自己捏着朱棣衣服的两根指头松开, 瞧他那随后左右张望的模样, 若非身上没带帕子,只怕立刻要抽出帕子来擦擦手指。

    朱棣此时顾不上其他,他方才站稳, 便匆匆问朱元璋“刚才、刚才光幕说”

    可怜一生要强的戎马皇帝, 竟然不敢相信自己刚才听见了什么。

    然而,朱元璋略带唏嘘的沉默,打破了他最后一丝幻想。

    接着, 老朱说“行了,擦擦泪,不到这个时候,咱还没死呢咱都没死,你王妃能死吗”

    只能说, 老朱的安慰,都是充满了个人风格的安慰。

    被老爹这么一提醒,朱棣才发现不知何时,自己脸上已满是热泪。

    但他到底冷静了下来“不错,距离王妃逝世,还是有段时间的,若能及早预防”

    能预防的人,不就在眼前吗

    老朱想到了自己的夫人,再看看这个和自己一样爱老婆的儿子,叹口气“北京苦寒之地,你王妃既然身体不好,就让她从北京过来这里吧,也见见戴思恭,让戴思恭好好调养着。”

    “谢父皇”此时朱棣的感激,确实难以用笔墨来形容。

    他的心,已在朱元璋话音声中,直接从灵堂里飞往了北京,飞到了王妃身边,更恨不得现在就修书一封,让王妃赶紧来南京不,不能赶紧,一路之上,舟车劳顿,焉知不会加重情况,伤到身体

    既然都说到这里了,u和大家稍微聊一下明代的太医和医疗制度。

    说实话,听到这里,灵堂里的大家,可以说是集体都心有戚戚焉。

    到底人生除死之外无大事啊

    看看老爹,雄才大略,死了;看看老四,英姿勃发,还是死了。

    虽说人总有这么一遭,但也真令人害怕。

    而在害怕之中,更令人感觉复杂的是,别说是怎么死的了,他们甚至连什么时候死的,都不配被这光幕顺带提一嘴

    生啊,死啊。

    死啊生啊

    逐渐被套进去的皇子们,冷不丁掐指一算,然而对朱棣说“已经说了爹什么时候崩,你什么时候崩,你王妃什么时候崩的,接下去不会要讲你儿子什么时候崩了吧”

    之所以一直都用“崩”,乃是严谨的皇子们,按照其死的时候的尊贵地位来算的。

    毕竟,死者为大

    朱元璋并不想知道祖孙代都是什么时候死的。

    朱棣抽抽嘴角“他还是个孩子。”

    一直以来大家对明朝的医学水平都有很割裂的感官。

    一方面是以“药圣”李时珍为代表的中医发展高峰,一方面是理应享受最好医疗待遇的“明朝皇帝易溶于水”的梗广为流传。

    两位皇帝“”

    这段话每个字都懂,可结合起来却一点儿也不懂了。

    虽然不懂,却慌了起来,因为怎么听,怎么想,恐怕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朱棡看出来了,连忙安慰说“爹,勿忧,首先我们知道李时珍很厉害。至于这个易溶于水”

    朱樉接话“就是说,很容易溺死喽”

    朱橚严谨纠正“呛死也是可能的。”

    围绕正德之死的千古疑团讨论更是数不胜数。

    “正德”朱橚记性好着呢,“就是那个被评价比较有武德的皇帝”

    “有武德的,军队肯定是掌握在手中的,所以撇掉军队哗变。”朱樉看看老爹,又看看老四,念头再一转,明白了,“啊哈,上下结合,难道这个所谓易溶于水,是指他被宦官用水给暗害了”

    至于明朝的皇帝,为什么能被宦官给暗害了

    皇子们指责的目光,集体射向朱棣。

    朱棡义正词严“老四,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朱樉啧啧做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啊。没想到啊,你不但继承了唐朝篡位的好传统,连宦官专权的好传统你也给继承了下来,老四啊老四,真不愧是你啊老四。”

    朱棣“怎么就能确定是宦官了”

    自然,朱棣的这句话,说得比较心虚。

    盖因刚刚听见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也是宦官。

    朱樉撇嘴,看出朱棣正在死鸭子嘴硬“想要害皇帝,除了宦官之外,还有谁方便给你送上粥的时候,粥里下点药啦;趁你睡觉的时候,拿枕头捂住你啦”

    别说了。

    因为灵堂里的内侍们已经齐齐跪下,哭声震天,那委屈劲儿,真的别提了

    “皇爷啊,陛下啊,小的们的忠心,天地可鉴呐绝对不敢有此大逆不道、天打雷劈的想法啊”

    “哼。”朱元璋说,“起来吧,知道你们没有。但你们之后的,被人给养大了心的,就未必了”

    说罢,父子两对视一眼。

    刚刚升温的感情,出现裂痕。

    明朝皇帝一个比一个短命,朱棣朱元璋政绩最好、最工作狂,寿命也是最长的。

    朱棣“”

    朱棣慌了。

    他想到了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朱高炽,当然也想到了光幕中说的“好圣孙”朱瞻基。

    朱元璋“”

    朱元璋也慌了。

    怎么回事,他记得他刚刚还在嫌弃朱棣没有活过自己来着

    看着着荧荧发亮的光幕,听着这依然不疾不徐的声音,两位皇帝突然意识道

    这一所说的内容,恐怕是他们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6、64,”朱棣率先开口,声息有点不稳,“其实仔细想想,也还好。纵观历史,也算是个长命的皇帝了,如果后面的皇帝都能有60出头”

    “你太乐观了”朱元璋不抱什么期待说,“恐怕只有58、59了吧”

    别的皇子徐徐“”

    爹,难道你就不乐观了吗

    剩下的就是嘉靖这个有用垃圾,天天求仙拜佛吃丹药,居然活到了60岁。

    离谱啊,很多人因此猜测要么是道长磕的丹药是草本的,没重金属版本毒,于是苟的久。要么猜测他抽的李时珍卡过于牛逼,本来能把他养到80,作死都能做到60岁。

    60

    朱元璋与朱棣捕捉到关键词,先松了一口气。

    果然,有活到60岁的。

    但气才松到一半,他们突然又回过味来这句话的意思,难道是这嘉靖已经是他们之后寿命最长的了吗

    “为什么竟是嘉靖”脱口而出的,竟是朱棡。

    为何

    盖因他心心念念着自己的好孙摄宗,刚刚听到那光幕在说明朝后代皇帝寿命时,便为那摄宗捏了一把汗水

    朱棣亦是眉头紧皱,他是很希望后代子孙的寿命能够长些,毕竟都是他的后代。

    但如果非要从中挑出个他最不希望长寿的

    毫无疑问,孝感动天的嘉靖

    老朱也是很不满,他狠狠批判道“怎么偏偏就是这嘉靖,一个沉迷丹药,连骗子都看不破的皇帝,能干什么事,能有什么用”

    朱樉看了眼老爹,友善提醒道“可是,爸爸,在后人看来,秦皇汉武的地位都比你高啊。”

    老朱“”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而后,宝刀不老,吼声震天“龟儿”

    只能说,朱樉到今日还能活着,已足以证明老朱对儿子们的慈爱之心了

    对于以上现象,一般有以下几类观点。

    1、太医水平不行,医户世袭制度就是糟粕,根源在老朱身上

    怒气还为歇下的朱元璋听到这里,恰如滚油泼水,怒上加怒。

    “什么叫根源在我身上后辈们,咱要狠狠教训你们你们明白咱的深意吗却给咱乱说”老朱骂得好大声。

    “咱说不磕丹药,又用吗咱说宦官不可干政,有用吗咱是老祖宗没错,那后代听咱的吗那后代都不听咱的,为什么有了错,第一个却怪到咱头上来又这样的说法吗啊”

    “咱能怎么办咱也委屈咱还能从地下活过来去教训他吗咱倒是想啊你们看看,明朝还出了李时珍,你们都说这是个药圣,显然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出了这么个厉害的人物,不正证明咱老朱的医户制度是好的吗”

    总而言之,朱元璋骂了这么一通,他想表达的,只是

    “那鳖孙如此慢待祖宗,出了事,居然还怪到咱头上来了”

    “要怪,就怪那鳖孙”

    他重重说

    “善言难劝该死的鬼”

    一整个灵堂里,大家看着老朱发火。

    皇子们有一点点咳咳,虽然不太孝顺,但是看老爹破大防的样子,真的有点点好笑欸,就像是被踩到了尾巴的老猫一样。

    其中,朱樉想了想。

    觉得既然老爹那么不爱他儿子也是记仇的那他也可以随便点嘛。

    反正老爹也不可能把他推出去杀头。

    于是他再次友善提醒“爹,后辈说得其实没错啊,你忘了吗每次你生病的时候,就属你骂太医骂得最大声。”

    老朱“”

    老朱梗了半晌,开始思考。

    是不是应该推个儿子出去杀头。

    杀鸡儆猴

    2、明代皇帝寿命普遍短,是朱棣的基因不好,有遗传病

    朱元璋的怒火方歇,朱棣的怒火又被点燃。

    “这后辈,说我什么不好”朱棣质问。

    虽然基因和遗传都听不懂,可是知道那是在说他不行的意思,甚至有了似有若无被羞辱的感觉。

    一向是为哥哥摇旗呐喊的朱橚,碰着了自己的专长,倒是没有无脑站哥哥,而是低头认真思索了下“哥,我感觉后辈的意思,因为你身上有很多的病,导致你后代的身体也不太好”

    朱樉明白了“就是你把你身上的病,都传给了你后代的意思吧也就是说,后面的皇帝会短命,全都怪你。”

    “”朱棣大怒,“岂有此理,我竟不是我父亲母亲传下来的吗若我的基因不好,我父亲母亲的基因焉能是好”

    老朱“”

    咋回事,这龟儿在说什么话

    咱没有怪他,他倒怪到咱与夫人头上

    原本喝茶润嗓子的朱元璋,将手中的茶杯,重重放在桌子上。

    他盯向朱棣。

    “噼啪。”

    出现裂痕的感情,彻底破碎

    3、文官系统对皇权的反扑,通过谋杀来稳固己方阶层的利益

    “哗啦”

    又是一声玻璃碎裂响。

    只是刚才的碎裂声,只存在于老朱的心中,而这回的碎裂声,是切切实实地存在于灵堂之中。

    大家循声望去。

    先看见一只碎在地上的茶杯,碎裂处,还洒落些茶水。

    他们再抬头看去,看见了夏原吉。

    朱棣之前递给夏原吉的那杯茶,夏原吉到底没能喝上。

    谁又能想到,原本只是进来听数学题的他,会听见这么多不应该听见的事情呢

    夏原吉怔怔站在原地,这一次,他数次张口,却没能出声。

    其余人,也没有说话。

    灵堂里,一时倒是安静了下来。

    大家互相对视,一时之间,气氛逐渐诡谲起来。

    而老老实实,呆在一旁,始终没有在不该说话的问题上说话的将军们,此时此刻,也不当雕像了。

    他们的手,放到了腰侧。

    虽然现在腰侧什么东西都没有,但他们这齐刷刷的动作,再配上齐刷刷看向朱元璋的眼神,无不在暗示着

    陛下,请别害怕。

    必要的时候,我们永远都在

    而光幕,完全无知无觉,继续说道

    4、中医本身就是玄学糟粕,一点也不科学,生病了多喝热水都比喝中药强

    对于第四种,u就只能邓布利多摇头jg了,全国人民应该都知道,本草纲目里的黄花蒿,以及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里的青蒿,启发了屠呦呦院士找到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并以此成为首位获得科学类诺尔贝奖的中国国籍科学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是普世意义上的成就。

    青蒿素的研发动机来自于越战,热带地区疟原虫肆虐,大量非战斗性死亡出现。

    美军也好,越军也好都苦不堪言。

    当时关系还可以的越南因此向我们求助。

    有了青蒿素,打越南,啊不,是南方瘴疠之地的问题能解决大半。

    “越南”朱元璋皱眉,“那是哪块地儿”

    有了老朱这么一声,刚刚似乎凝固起来的气氛,倏然破冰。

    将军们放下了胳膊。

    皇子们也不用眼神交流了。

    他们有志一同地跳过文臣的话题,开始讨论这段内容。

    朱棣琢磨道“越南,是不是安南他们古时不就是叫南越吗”

    朱橚积极“这青蒿素,我虽然不知道,但我知道青蒿。”

    又何止朱橚呢

    大家也都知道青蒿嘛

    “难道用青蒿,可以对付安南南方瘴疠疟疾”将军们不免怦然心动,领兵出征,士兵若是水土不服,十成战斗力也就只能发挥出成来。

    若这青蒿真的有用,那这仙机,岂不又授下一样能叫他们建功立业的机宜来

    此外,李时珍常用的黄芩经现代研究,确实具有较广抗菌谱,被广泛利用于肺科疾病。

    而彼时军队里常用的金疮药“七”,被李时珍发掘,编入书中,如今更是成为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大家家里多少都会备点云南白药吧,别说你跌打损伤不会想到喷它。

    又来了

    军队常用、金疮药、七

    将军们十分振奋,这是听完就可以上手,上手了就能用到的宝贝啊。

    仙机这回好生大方

    果然,这仙机,是一丝丝,一毫毫,都不能错过。

    幸好他们来得早,不会像文臣一样,听完一次,就被赶出去

    朱橚觉得,这也是自己的本行,于是又拍了拍胸脯“七,虽然不太常见,但这个我也有印象,等儿臣回去研究研究,便向父皇汇报。”

    朱元璋对朱橚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很是赞许,和颜悦色“好,咱就等着你的汇报了。做得好了,咱重重有赏”

    第一种,主要依据是朱棣最后猝死有点像中风,他儿子朱高炽以肥胖闻名,肥胖容易诱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而高是心血管病的罪魁祸首,最后48岁早死并不意外。

    正期待仙机再报两个药材名的将军们“。”

    朱元璋“。”

    朱棣“”

    朱棣一个踉跄。

    朱元璋经受的痛苦,如今朱棣也算是小小的感同身受了

    不同于知道徐王妃去世的纯粹的悲伤痛苦,这回知道了儿子去世,朱棣虽然也悲伤痛苦,但却同样大怒

    “这蠢儿,我早就说了,不能胖,要多吃苦,多活动死读书又有什么用,读到死了,不也就是大侄儿那样吗”

    朱允炆生气了。

    他好好地烧纸,没有惹在场任何人

    于是他微微一笑,站起来,张开双手,在朱棣面前转上一圈,难得开口“可是四叔,侄儿相貌堂堂,一点都不胖呢。”

    朱棣“”

    此时的朱棣,心里悲伤大概有海那么大吧。

    朱樉很严谨地算了算“你这叫仁宗的大儿子,原来只上位了一年就寄了啊,这一年里,就算对百姓再好,这个,用处也有限吧”

    怎么能说我儿子用处有限

    我儿子再不好,也就只能我来教训吧

    朱棣调转枪头,生气反抗“一哥,我儿子再短命,他也活到了48,你嘛,甚至没有活到我儿子的年龄吧”

    朱樉破防

    问题比较大的是好圣孙朱瞻基,年纪轻轻,才36就死了,这就让人怀疑是不是家族遗传病发作了。

    人都说,一山还比一山高。

    没有想到,现在是,一山还比一山矮。

    众皇子们,当场倒抽一口凉气。

    刚刚破防的朱樉,笑了“哈哈,老四啊,你刚刚说我短命的时候没想到吧我就算被人毒死了,也活得比你好圣孙年纪大。”

    轮到朱棣破防了。

    只能说,一时的胜利,不是永远的胜利。

    光幕公平地对待灵堂里的每个皇子呢

    但这个说法是没有道理的,随便翻一下族谱就能论破它,朱棣和朱高炽又不是只有一个孩子。

    朱棣的永平公主就活了65岁,虽然一般女性会比男性寿命更久,但朱高炽次子朱瞻埈也活了62岁,五子朱瞻墡更是活了72岁。

    既然不是这一、四两个理由,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呢

    再一次的,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了夏原吉身上。

    虽然这一次,将军们没有抬起胳膊。

    但是空气中,似乎已经凝结出了无形的刀,这刀锋,正一步一步,朝夏原吉逼来。

    触面生寒

    至于第种,啊,这个就属于阴谋论的范畴了。

    大部分阴谋论仍然围绕着正德。

    一般来说有两部分论述。

    a论证正德并不如史书里记录的顽劣不堪,应州大捷的功绩被文官们抹掉了,他很聪明,他死亡之前的实录记载非常混乱。

    可怜的夏原吉,已经听不下去了。

    他自然还是自己的观点,纲五常在,文人有风骨。

    但这些未来的文人蛀虫,是不是有些太多,也太大胆了

    “应州大捷。”朱棣说,“看这方位,难道是去打蒙古”

    什么

    打蒙古的功绩都能抹消将军们一般不轻易发火,现在他们很生气,仿佛是自己的功绩被文人给一手抹掉了。

    真是罪大恶极

    “等等,大家。”代王说了,刚刚才对夏原吉一拜到底的他,觉得有必要保一下夏原吉,“实录记载混乱,也不一定是文官的错。别忘了,正德下面是嘉靖,嘉靖小宗入大宗,要改改历史,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就像”

    朱桂看了眼朱棣。

    朱棣“可以了。”

    你可以闭嘴了。

    b论证当时明朝的各种弊病,如海禁问题,土地问题,军队问题,在这些问题里,文官系统都罪孽深重。

    夏原吉终于哭了。

    他对着朱元璋拜倒“臣实在不相信,难道这天底下的所有问题,都是我们文人的吗”

    老朱“”

    不是你们的,难道是正德嘉靖的

    正德这个有武德的孙子先放在一边,可是嘉靖。

    一想到嘉靖,老朱还真认真思考了下。判断了下,自己的内心,到底是更讨厌文臣,还是更讨厌嘉靖。

    想了又想,他决定,暂时先不发表意见。

    主要这后辈,眼看着还有很多东西要说,毕竟靖难都还没有开始呢。

    于是,他安慰夏原吉“不慌,你先起来,咱知道你是个好的,虽然这后辈,说的很多事情都不差,但我们在听的时候,也要自己判断。”

    u要肯定的是,ab两个部分单独论述时确实都比较能说服人,但私以为,把一者结合在一起,无限神化正德,把他想像成一个能看透大明所有弊病的存在,就有点夸张了。

    b类论述很多都夹杂着唯物主义阶级史观,这是需要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做支撑的,正德没接受过马哲教育,他能意识到多少

    他的对抗应该还是皇权与文官系统的本能冲撞。

    同时,明朝中期的文官系统,和后来发展出来的东林党也并不能完全混为一谈。任何一种制度怪物的诞生,都是有其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太长了。

    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的论述应当用史料来支撑。,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