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958章 工人村
    在铁西区几天逛下来。

    李建昆的心情越来越好。

    这和103厂没关系,那边还是上回去过的一次,这几天什么也没有改变。

    原因在于,他此行的目的是过来找一棵树,竟意料之外地发现了一整片森林。

    铁西区这个地方,从事设备仪器制造的工厂特别多。

    并且都是有过军工制造经验的、底蕴深厚的老牌厂子。

    早前在特区,李建昆和林兰瑛聊天时,后者估算过,倘若想将半导体设备仪器这个领域发展起来,先假设联合一些科研机构,都能将技术攻关,让仿造成为现实。

    那么林兰瑛女士认为,或许还要通过联营的方式,兴建上百家制造厂。

    借助全国的资源。

    李建昆现在觉得,铁西区这个革命老工业区的代表,至少能解决一半的问题。

    省得东奔西跑,全国寻觅。

    产业链内的工厂集中在一起,也有好处。

    不过,即使铁西区的相关企业这么多,103厂仍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这几天打探到的信息,这一点必须承认。

    好的技术,意味着过硬的产品质量。

    所以这家厂子,李建昆也不想放弃。

    晌午时分。

    李建昆、冉姿和富贵兄弟四人,一起来到铁西区内仅剩的一个、他们还没有涉足的区域

    工人村。

    至于陈亚军和金彪,被李建昆轰走了,让他们去干自己的活计。

    伏尔加轿车暂时征用。

    车窗外面是一个大型综合社区。

    共有五个建筑群,一百四十三幢住宅楼。

    规划整齐,井然有序。

    所有楼房都一个样式,是那种苏联流行的“三层起脊闷顶式”住宅。

    屋顶有四个坡度,建筑材料为红砖、红瓦。

    这些住宅楼呈街坊围合的结构,中间是绿化地带和公共活动空间。

    冉姿打量着窗外说“像个镇子一样。”

    李建昆这几天没少做功课,给她科普道

    “这里是建国后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工人住宅区。

    “当时这个工人村,可不是谁想住就能住的。”

    “哦”冉姿被勾起兴趣,侧耳聆听。

    作为在港城出身、在漂亮国长大的孩子,内地的很多事都让她感到匪夷所思。

    这种不可思议的现实,可比故事有吸引力多了。

    李建昆缓缓说道

    “这里的第一批住户,入选标准极其严格,要不然根正苗红,要不然是劳动模范。

    “在那个年代,这里的生活绝对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

    “不仅提前实现了aquot楼上楼下,电灯电话aquot,自来水、煤气、暖气也全部有配置。

    “楼内有aquot大合社aquot,相当于现在的供销社、超市。

    “配套的幼儿园施行aquot长托aquot,孩子们由国家供应细粮和牛奶豆浆。

    “楼下有摩电车直达市中心,小区附近有劳动公园和动物园,里面甚至还养着老虎。

    “可谓一步登天。

    “可以这么说那个时候,人们向往的社会主义是啥样,铁西工人村就是啥样。”

    冉姿再次望向车窗外。

    她看见一些楼房上悬挂着招牌,有工人村小学、小卖铺、粮站、邮局、储蓄所

    “即使是现在,这地方也比许多地方都要好啊。”

    她指的是内地,这两年跟随老板东奔西跑,去过不少地方。

    三十年前,人们能住进这里,确实好比生活在天堂

    冉姿忽地咂舌问“住在这里都是工人吗那时候不是刚建国、百废待兴吗,工人待遇这么好”

    李建昆笑笑说“当年有一句话,叫aquot工人阶级领导一切aquot。”

    冉姿挠挠头,好像也曾听说过。

    李建昆忽然指指天上“如果坐飞机从上面俯瞰,这些建筑刚好组成aquot工人村aquot三个大字。”

    开车的张贵睁大眼睛“这么讲究”

    李建昆“苏式工业化风格的宏大美学。”

    伏尔加接近一片中心区域,吸引来不少目光,张富突然指向窗外

    “这里的工人,现在生活应该不算好吧。”

    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幢楼房底下,有家食品公司的铺面,门口用木板子支起几个堆头,上面摆放着各类蔬菜。

    已经卖得七七八八。

    但仍有一群大妈围聚在旁边。

    不乏人从地上拾起一些泛黄的菜叶,好生放进挎在手臂上的编织篮中。

    “这几天咱们也看到,多半工厂都没什么业务,厂子无法创造利润,上面能保障工人的基本工资就算不错了,福利奖金难。”

    而且会越来越难。

    往后工资都未必能按时发放。

    铁西区这里的现状,只是全国许多工业区、工厂集体的一个缩影。

    从这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没人能忘记两次大规模的下岗潮。

    李建昆对开车的张贵说

    “找个地方停下吧,咱们走过去。”

    四人刚下车,从四面八方哧溜围过来一群熊孩子。

    他们既对伏尔加好奇,也对这四个金贵人好奇。

    “你们是大领导对吧”

    “一点不像,哪有这么小的大领导。”

    “这车好高级啊,我们八厂的厂长都坐不上。”

    “这阿姨真漂亮。”

    “你会不会说话,要叫姐姐,小心她揍你。”

    几个胆大的熊孩子叽叽喳喳。

    冉姿被弄得哭笑不得,一时爱心泛滥,下意识看向身后的食品铺子。

    李建昆“去吧。”

    冉姿甜美一笑后,让熊孩子们等着,快步向食品铺子走去。

    等出来时,抱着满怀的零食,像什么果丹皮、无花果丝、泡泡糖、唐僧肉

    熊孩子们眼神大亮,馋得直掉口水。

    这时再胆怯的孩子,也敢怯生生凑上去。

    “来,别急,大家都有份。”

    冉姿挨个分零食,不承想分完这一拨,引来更多熊孩子。

    不得已只好再次返回食品铺子。

    这一幕被附近不少居民看见,大家会心笑着,有人热情上前和李建昆他们搭话

    “你们是干哈的办啥事还是找人,要不要我带你们去”

    李建昆递过去一根华子,对方瞥一眼烟盒后,拿在手上没抽。

    “大哥,103厂的职工是住在哪一块”

    “嘿,你要说起103厂的人,那我可熟了,我爸和103厂的这个,是死对头。”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竖起一根大拇指。

    “死对头”

    李建昆学着样子竖起一个大拇哥“这个是啥意思”

    “棋友,每天都要杀得死去活来。”

    大哥晃晃大拇哥解释道“老把式啊,九级钳工。”

    张贵“你吹吧你,哪来的九级钳工”

    大哥“那只能怪八级到顶了呀,要是有九级余老头肯定能评上去,不然伱以为103厂有些玩意儿咋能搞得这么精密,他们厂现在的钳工骨干,都是余老头的徒子徒孙。”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李建昆眼神明亮“大哥,在哪能找到这位余师傅”

    “你们要找余老头”

    “啊对。”

    “这不巧了么,走着哦对,等那姑娘,啧,真好的姑娘。”

    张贵“我说大哥,好就好呗,你啧个啥。”

    大哥“老弟你有所不知,我家还有个老幺,二十大几,还单着。”

    张贵“你可真敢想。”

    大哥“嗨,想想又不犯法。”

    李建昆今天过来工人村的主要目的,是寻思103厂那个门,他们估计不太好进了。

    打算从外围着手。

    说服一些103厂的人,给他们的牛脾气厂长,做做工作。

    这位余师傅,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人选。

    好比武侠片里,江湖中论功夫来排位。

    在工人阶级这个圈子里,凭的则是技术,“九级钳工”的大佬,叫板邓云友这个厂长估计都不成问题。

    铁西工人村当年是按照“理想国”来打造的。

    不缺给工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地方。

    88号楼楼底下,有个相较于工人们的住所来说,占地极大的活动礼堂。

    这个时间,里面聚集着一群退休工人。

    有的坐在一起唠嗑。

    有的下棋对弈。

    有的玩扑克、推桥牌,但不玩钱。

    事实上一路走过来,李建昆已发现,这里或许早不如三十年前那么光鲜、令人艳羡,但仍然保持着极具特色的人文氛围。

    大家讲秩序、爱干净。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淳朴。

    简单而平等。

    只怕工人村里仍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这个氛围倒也不是铁西工人村独有的,这年头许多大型单位营造出的社区综合体内,都是如此。

    归根结底在于,工人的工资,各方面的保障都差不多。

    不会存在利益冲突,也不存在攀比。

    只是不知道这种氛围,还能持续多久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找我找我这个糟老头干嘛没空没空,下棋呢。

    “你个老李头,看我这把不杀得你片甲不留”

    一个墙角,摆着一张自制象棋盘,靠左侧的马扎上,坐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

    精神奕奕。

    看不出具体年纪,身子骨挺健朗。

    大哥说他的全名叫余大尾,尾巴的尾。

    嗯,大哥特意强调的。

    李建昆也没有很急,问题是,看他这个棋瘾,鬼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

    于是,蹲下身,凑到他耳边道

    “余师傅,103厂要完了。”

    咚

    啪

    棋子掉落。

    棋牌打翻。

    余大尾蹭地站起来,双目圆睁“你说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