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转世汉王 > 第二卷 皇汉 第六章 发兵闽越 下
    建元三年,夏七月的一晚,乌云遮月,星辰不见,怕是将有一场夜雨漂泊而下。四下里皆是闷热异常。野地里,毒虫鸣,枭鸟叫,胆小之人恐怕当时就要骇得汗毛竖立。

    暗夜之中,汉军所驻守的梅岭驿道。当地守军已接到上面传来的军令,号令他们加强戒备,以防备闽越军的突袭。因此这些天来,梅岭守军整顿人马,修筑障碍,占领驿道两旁的丛林高地,准备滚石,巨木,火矢等设伏之物。

    梅岭虽小,位置却十分特殊,其地西去豫章仅三十余里,位于彭蠡泽,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鄱阳湖之西南,与赣北名川庐山遥遥对望。

    梅岭山势高耸,谷涧幽深,山上怪石嶙峋,人迹罕至,着实是难得的一个险地。作为扼守豫章门户的军事重地,汉廷在梅岭屯有不少军队,且专门设置一名校尉以统领节制梅岭驻军。

    只不过,闽越与汉廷之间已数十年来未有重大冲突。南地暑热,多虫蚁蛇鼠,水土风俗也大异于北地。北方的士卒若是到了此处,病倒甚至病死的就要占十之二三,因此梅岭守军大部分也都是由本地生长的南兵组成,与北方各郡,汉匈边境沿线的守军相比,缺少实战经验。无论警惕性还是战力斗都要差上一截。

    良将,勇兵实际上都是要靠打出来的。

    闽越军选择突袭梅岭,正是看中它作为驿道的重要地理位置。只要能将梅岭驿道突破,闽越大军沿驿道西行,一路几乎畅行无阻,不出几个时辰便能兵临豫章城下。若是能一鼓作气,接着把豫章这个东南重镇也给攻下。到时候即便闽越本国战事再不利,也不怕汉廷不罢战议和。即使不能攻下豫章,大军围困之势也能逼迫辎重颇多,瞻前顾后的汉朝考虑议和。

    驿道前方,两旁的山地上,一列守军正蹲守在此,作为岗哨,探查闽越军是否有朝梅岭方向的异动。是夜本来就闷热异常,一群人再躲在这浓密的丛林之中就更是汗流浃背,不得透气,又不时还要去提防身边脚底下爬过来的蛇虫。若是被毒蛇咬上一口,恐怕还没能为国杀敌就要捐躯在这荒山上了,那岂不是亏得慌。

    间或,一阵山风吹过,暂时驱走了四周的闷意,一个士卒畅快地长舒了一口气,以当地的方言轻声说到:“真是舒爽。”闻言,旁边另外一个士卒顿时哑声喝道:“勿要喧哗。”

    先说话的士兵甲当下不屑地“呲”了一声,低低浅笑道:“看你这个样子,还以为你能当上校尉呢。”士兵乙道:“我当校尉怎么了,我当上校尉,头一个就把你小子给剁了,扔到赣水(今赣江)里边去喂鱼。”

    士兵甲笑了笑,又低声道:“上面让我们在这蹲了都好几天了,连个鬼的影子都没有看着。每天晚上还要躲在这里,睡也不能睡。满山的虫子咬,你没看见,我把甲卸下之后,身上就全是红包。小时候跟我爹上山砍茅的时候都没见得这么难受。”

    士兵乙闻言也苦着脸说:“这倒是,还都是我们这一群人晚上来这蹲着,钱山这小子他们那一队就尽挑白天。虫子算个屁,要是什么时候钻出一条蛇来,咬上一口,那才叫完蛋呢。”

    二人正小声互相诉苦,忽听旁边远一些的地方,有人低声惊呼道:“山外有大军,有大军来了。”二人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半夜被偷袭,这可算得上是最倒霉的事情。黑夜里一阵乱战,死在自己人还是别人手上都不知道。偏生今天还没有半点月光,借着天光只能勉强看清楚前面有人与否。

    当下有一个领队的低声怒喝道:“惊慌什么?速速前去报告本营兵马。我等噤声撤退,要有人敢大声喧哗,让越人知道我方已有预警,就地斩杀。”

    适才谈话的两人听到能够悄无声息地退走,而不是去做急先锋送死,当下也不敢再喧闹,皆都跟随在士卒长的后面,悄然撤退回驿道守军的守御范围内。

    闽越人在王弟余善的带领下,趁着无月之夜,从四面的山泽掩杀而来。越人从小便在山泽之中长大,攀山泅水,对他们来说乃是家常之事。难得的是,这一群蛮夷之兵,非但行动极为迅速,而且秩序也颇为井然,一路上都悄然前行。

    汉军发动大军,往往车马众多,只有衔枚不鼓,才能勉强掩匿声迹。但是等大军离得近了,经验老道的敌军士卒还是从地面上就能听出来大军还有多远。因此实际上很难做到奇兵诡战。

    而闽越兵却不同。闽越山高地险,甚少有平坦之地。越人也不善养马,除了贵族家中有一些马匹作为货运往来之外,闽越军中甚少有骑兵。因此往往只有主将和其他一些将领有马可乘,其余皆为步兵,加之行动矫捷迅速,因此闽越军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要大大减小,从而也往往能够出其不意,攻人之不备。

    此番若不是刘平事先下令让豫章郡全境戒备,恐怕直到此时,汉军也还没有能发现闽越人的动向。

    汉军大营,梅岭校尉重甲披肩,正在对诸将做战前的动员。

    梅岭校尉朱堂站立在营中,朗声道:“闽越兴不义之兵,现在已然进犯我梅岭驻地。梅岭是通往豫章的要道,我们如果不能守住这里,闽越蛮夷就将顺势而下,进逼豫章。到那时,城内我们的父母妻儿,我们的朋友邻舍,都要受到莫大的威胁。朝廷待我们梅岭驻军历来不薄。当兵,最难得的时候就是为国,为百姓拼杀的时候。今夜!传本校尉军令,死战到底,不杀退闽越叛军,任何人不得往后退!退一步杀兵,退十步杀将!”

    众军官都齐声唱喏,而后齐齐出营而去,各守其地。只等闽越军进入山谷之中就要痛下杀手。

    驿道外,闽越王弟余善傲坐马首,眼望着前方,手指着两旁的高山峻岭,对左边一人道:“你看,前面山高谷深,虽然驿道道路宽阔平坦,但却仍是个伏兵的绝佳之处。我等奈何阿?”

    左首的闽越将军微微笑道:“大人好计谋。”余善闻言,不禁得意微笑,道:“论实力,我军不足汉军的一半,论机动,汉军不如我军的一半。他们只会遇谷设伏,遇山设阻,却不懂得,兵者,诡道也,兵无常理。哈哈,我看这些汉人,还是该多学学他们祖宗的东西。”

    那位将军道:“大人,我们在此处等到什么时候?”余善道:“等到汉军校尉的人头送到我的面前。”

    余善身后上万人此时也皆都暂驻在此地,人不喊,马不嘶,据守在驿道外,竟是不肯入山而去。

    山内,两旁的高山上已经埋伏了上万的汉军,准备好滚石,巨木,火矢等杀敌之物,静悄悄地严阵以待。只等闽越大军闯进驿道来,便要痛下杀手,灭敌于此地,为国立功。

    只是,等了半日,却不见一个闽越兵进山来。夜空中,乌云愈加浓重,适才的闷热一扫而空,山中已是起了满山的凉风,滂沱夜雨将至。

    埋伏的汉军等得焦躁,渐渐地便有些失去了耐心。当下也都有些怀疑前哨所探来的消息是否有假。

    正在军心开始动摇之际,远远地大营处隐约传来震天的厮杀之声。众人闻声顿觉不妙,汉军军官当下严令士卒不得擅动,急急派人前去探查。其实不去探也知道,八成是有人夜袭汉军大营。

    果然,过不多时,就有一列快马飞奔入山,急急跑到统领伏兵的军史面前,面色惨白道:“军史大人,闽越人从山间攀山而过,绕过我军的埋伏,突然出现在我军大营后方。营内人马不足,士兵们浴血奋战,恐怕也是支撑不了多久了。校尉大人令你率此处伏兵速速回援大营。”

    军史闻言,已知事态严重,当下对左右的人喝道:“点起所部兵马,速速随本将回援大营。”

    顿时,人马大动,也顾不得那些山上的滚石,巨木,皆都从隐蔽处急速起身,回扑大营,只留少数人马留守当地。将一处上好的伏兵之地,拱手相让给闽越军。

    驿道外,探子回报道:“大人,汉军已经大部撤伏,驿道两旁的山上,此时已经没有多少人马。”余善闻言朗声大笑道:“本大人这叫什么计,叫围魏救赵?还是叫釜底抽薪?”左首的将军笑着回道:“大人这计,叫神计。”

    余善当下收敛笑容,回身喝道:“众军听令!这就随本大人杀赴梅岭大营,今夜务必要将梅岭一举拿下。天亮之前,我们的人要杀到豫章城外去,给汉朝的那些小老儿们一个教训!”

    当下,余善所统领的上万闽越大军,不再观望伫立,大军开拔往山内急奔而去。山上埋伏的剩余汉军,此时正是怒从心头起,见得有大批人杀进山来,也不管敌方究竟有多少人,己方又有多少人。纷纷将手头所有的巨木滚石全都扔下山去,又齐都以火矢射向谷内。

    巨石从山上翻滚而下,一砸下来,起码就要有数十闽越兵被压为齑粉。如雨而下的火矢更是威力甚大,将山下的杂草乱树尽数点着,不少闽越兵只得在嚎叫声中去见了阎王。

    汉军的这些埋伏,刚一发动,便见十分的威力。这还只是剩余千人所能达到的威力,若是适才余善在万余汉军埋伏之时就冒然闯进山来,后果可想而知。

    余善一边暗自庆幸,一边喝令闽越军不得退走自乱,闽越全军在如雨的巨石火矢中,冒着人员的损失,强行急行通过,直扑梅岭大营。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