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帝国权宦 > 第二十七章 留中不发
    晚饭是回玉溪宫吃的,夏氏表情如常,仿佛早晨被白玉京偷亲了一下根本就没有发生似的。

    白玉京不免有点失望。

    然后晚上他就失眠了。

    因为他惊恐的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一如既往的思念着老婆亲人,但他们的面孔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得模糊起来,无论他如何努力都再也不能看清楚他们。

    难道说这就是时间的魔力吗?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如果非要找一个的话那就只能是变化本身了。

    好不容易睡着之后却又做起了春梦,对于一个太监来说梦遗本身就是一件荒谬的事情,可惜白玉京不是真正的太监。

    早起之后还没来得及换床单湘儿就闯了进来,她的眼睛很尖,一下子就发现了白玉京的秘密,但她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的把床单卷了起来,然后夹在胳膊下面默默的走了出去。

    她的屁股真圆啊!

    白玉京的脑海猛的跳出这样一个念头,然后便逃也似的冲到外边,舀了满满一盆冷水,将整个脸都浸在里面,直到憋得自己肺里如同火烧为止,这才起身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吃早饭的时候才谈起昨日遇到杨廷和的事情。

    “那么晚了求见今上,一定有什么事情吧?”

    “什么都没说,就聊了会儿天儿。”白玉京笑道。

    “不可能吧?”沈氏诧异的抬眼看了过来。

    吴氏低头不语,默默的吃饭,好看的耳朵却微微的动了一下。

    白玉京这才说道:“其实咱们的首辅大人正是为了内臣被弹劾一事去见陛下的,不过内臣已经提前解决了,他便没提这茬儿。”

    “哦?居然已经解决了?”夏氏妙目一亮,夹菜的筷子停到了空中。

    “完美解决,首辅大人去的恰逢其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估计今上是不会动内臣了。”

    吴氏终于抬起了头来:“真的假的?你是怎么做到的?”

    白玉京说道:“其实有一半凑巧的成份,事情是这样的,昨天内臣并未如往日那般闲混,而是做了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沈氏问道。

    孙忠咳嗽了两声,昨日之事他已尽知,都是白玉京告诉他的,是以笑而不语,毫不奇怪。

    “杀人立威!”白玉京坐在夏氏的左手,杀气腾腾的说道。

    三女花容失色就连旁边伺候的湘儿和娇娇都吓得捂住了嘴巴

    孙忠终于瞧不下去了:“你这孩子……三位娘娘别听他吓唬你们,不过是将东厂彻底的整顿了一下罢了,那里本就是鱼龙混杂之地,各方势力云集,想要彻底的掌控,光靠徐颉和高忠还不够,动些刀光在所难勉。”

    “早就应该如此了,我早就想提醒你,不想你倒先动了手,这下好了,也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白公公的手段!”沈氏晃着粉拳说道。

    吴氏符合道:“东厂方是你的立身之本,从前你的心思一直扑在做生意上其实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如今总算是走上了正轨,你能想通这一点本宫十分为你高兴。”

    白玉京无心给他们讲解商业的重要性,高忠那样的人都很难理解,何况这些女人呢,这是男人最大的幸福,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怜花那种女人真的是凤毛麟角。

    他越来越嫉妒徐光柞了,这个老东西不知做了几辈的好事,今生方能得到如此宝贝。

    当然了,并不是说沈氏和吴氏的话没有道理,后世太祖不是说过嘛,枪杆子里边出政权,商业要抓,武装力量也绝对不能放松。

    对于自己整顿东厂,无论是这三个女人,还是孙忠杨廷和高忠……亲近的人表现的都很欣慰,从这一点来说东厂确实是自己的立身之本。

    至于商业的重要性,还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吧,日子久了,慢慢他们就都了解了。

    早点吃得十分轻松。

    半天外加一宿的时间,已经足以将那七个人折磨的不成人形,但他们却都还活着,至于送进大理寺之后还能活多久就不是白玉京所关心的了——所有人都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白玉京只是立威,并没有多作牵连的意思,是以看过他们的罪证之后便打发人将他们全部送往了大理寺。

    经此一事白玉京的身上好像突然多了股不怒自威的气质,除了高忠张红光等有数的几人之外,已经没有人再敢对他嘻嘻哈哈了。

    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却是上位者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皇帝称孤道寡并非毫无缘由。

    地位越高朋友越少,此乃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弹劾杨廷和与白玉京内外交结的奏疏雪片般飞进了内阁,朝野震动,很多人都以为杨廷和与白玉京这一次怎么也得受些打击,弄不好丢官去职都是轻的。

    所有人都在等待朱厚熜的反应,朱厚熜的反应却很奇怪。

    他没有反应,如果一定说有的话,那就是将所有弹劾的奏疏全部留中,并未作丝毫表态(记忆中好像留中不发源自万历,刚才查资料,又好像古已有之,有知道详情的不妨留贴告知一下。)

    此处有必要说一下明朝处理奏折的程序——其实应该称题本或者奏本奏疏,奏折应该是蛮清的叫法。

    奏疏先由通政司汇总送到内阁,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一般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批示奏折后再次由内阁返还给通政司,将皇帝决定奏报给官员,如皇帝碰到位号、祭祀、官制、人事、财政、军事等方面的问题时,朝廷还要举行廷推由各部门以商讨问题,达成意见再由皇帝定夺,明后期廷推一般由各部门官员举办。

    至于留中不发,意思是奏折经由皇帝或者司礼监审阅后,不经程序,不批不报,无视该奏折。

    你弹劾了谁对吧,好吧,我知道了。然后呢?然后没了。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连续两天,弹劾杨廷和与白玉京的奏疏全部被朱厚熜留中,王琼当然明白朱厚熜的意思,愈发的感觉高超当初的担心有道理,他决定不能再观望了,于是亲自写了一封弾章,准备第二天早朝亲自交到朱厚熜的手里。

    你不是不表态么?那我就逼你表态!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