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逍遥痣 > 第十四章 杏林部
    过了初一,靖州城家家户户都进入了忙年的阶段,汪景源借口给回春堂众人挑选年货,带着陈吉往沈林青常呆的菜场去了几趟,大约摸清了他的行动规律后,给同归街上的金银铺子递了个条。也不知道方家是否采取了什么措施,一直到汪景源准备返回杏林部总部,沈林青都没再出现过,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去了别的地方。

    腊月二十,汪景源和汪嬷嬷、汪佩夏一起,带着老六、老八、陈吉,连带若干年货,一行人返回位于霖国郑州的杏林部总部。汪家总堂位于霖国都城附近的小镇,其他四堂分别位于霖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玄武堂位于霖国北方城市郑州,杏林部是汪风碧直属的分部,自然也位于郑州。

    一进郑州城,汪嬷嬷先念了声佛:“阿弥陀佛,离开多年,总算是又回来了。”

    汪佩夏也叹道:“离开总部十余年,今日总算是回来了。”

    他二人早年间先后犯错被撵出总部,虽说不是什么大错,但汪风碧不开口,谁也不敢说让他俩回来的话,今年还是汪景源向汪风碧提了一嘴,又称他二人在自己处理贪墨事件时出力颇多,汪风碧这才松了口,允许他二人回总部过年,但过完年仍要回靖州。

    这已经让二人惊喜万分了,既然能回来一次,说不定就能回来第二次。想到这一茬,二人看汪景源是怎么看怎么顺眼,直看的汪景源浑身汗毛直竖,一溜烟儿钻进马车了事。

    刚进郑州城,汪景源就吩咐老八先到城门附近杏林部下属的药堂问一声,汪风碧现在是在玄武堂总堂还是杏林部。老八询问后回报说堂主正在杏林部。汪景源道:“老八,你压着年货先去总堂;老六,你跟我去给母亲复命。”转头看见汪嬷嬷和汪佩夏,他叹了口气道:“您二位也跟我来吧。”

    一行人分成两拨,汪景源带着众人直奔杏林部。杏林部位于郑州城西,打眼一看只是一户不起眼的深宅大院,门口挂着两只半新不旧的红灯笼,上面写着个“汪”字,门两边挂着副木质对联,写着“但求世人病全消,何妨匣中药生尘”。

    今日天气甚好,门口两个老仆一坐一站正在聊天,还有只狸花猫趴在门口晒太阳,气氛十分和谐。汪景源从马车上跳下,冲着两个老仆道:“乔伯、郑叔,我回来啦!”

    两个老仆齐齐望去,只见自家小少爷裹着一件白狐皮斗篷,本就不大的脸被披风的毛领衬得越发小巧,正笑嘻嘻地看着两人。站着的老仆郑涛笑得满脸褶子能夹死蚊子,那坐着的老仆乔四年连忙站起来道:“少爷回来啦。”说着又踹了另一个老仆一脚,骂道:“你这老货,还不快去跟堂主通报一声,就知道在这傻笑!”

    郑涛应了声,就去通报。乔四年走过去刚想伸手扶汪景源,汪景源却提前伸出手搀住他道:“乔伯,这大冷天的,您在外边干嘛呀,小心着凉。”

    乔四年道:“有劳少爷记挂,我这老胳膊老腿儿的禁折腾。”

    汪景源闻言仔细打量了乔四年一番道:“果然,乔伯的精神比我走的时候好多了。可您年纪在这儿呢,也不能老折腾不是。”

    乔四年哈哈大笑。汪风碧多年无子,汪家本家、旁支也都曾送过几个孩子过来,男女都有,可个个都是少爷骨头小姐身子,受不了学医的苦,眼珠子顶在脑门上,看杏林部众人就像是看下人,就算有几个懂点事的,也就是做个礼贤下士的样子罢了。唯有汪景源,吃得了学医的苦,待他们这些老人儿也不端少爷架子,一声声“叔伯”喊得人心热。有被送走的眼红,说他拉拢人心,可杏林部上下看得分明,这位小爷看上去性子活泛爱说爱笑,可其实骨子里是个性情极为冷淡的,若有事求到他头上,他能帮就帮一把,面对部里众人也是进退有度,但仅此而已,平时他如非必要,绝不跟部里人多说一句话。乔四年平素与这位小爷打交道,也不过就是他出门时唤声“乔伯”,回来时再唤声“乔伯”罢了,没有多余的言语,可这两声“乔伯”却是真心实意,这就足以让乔四年把这位冷清的少爷放在心上了。

    乔四年这边想着,耳边传来一声“老哥哥”,他抬头一看,只见汪佩夏和汪嬷嬷正站在门口,乔四年大喜,他与汪佩夏是多年好友,与汪嬷嬷年少时也多少有点意思,当年两人脑袋发昏犯了错被撵出总部,现在突然出现让他如何不喜。可惊喜过后,乔四年心中升起担忧:“你二人,怎的回来了?”

    汪佩夏哼了一声:“你紧张个什么,这次是堂主召我们回来的,不然你以为我们有胆子自己跑回来?”

    乔四年这才放下心来,看向汪嬷嬷:“正怡,你,你回来啦。”

    汪佩夏摇头:“老哥哥,你还是这样,只要她在,你眼里就看不见别人。”

    汪嬷嬷老脸一红,啐了一口道:“你个老不正经的。”她转头正色道:“这次是少爷开口求了堂主,堂主才让我们回来过年。”

    汪景源摆摆手:“要不是你俩做事有分寸,母亲也不会同意你们回来,我的脸还没那么大。”说完,撩起袍子下摆跨过门槛,径自进了府。

    乔四年心中暗叹,还是这么个冷清的性子。

    转过雕花影壁,几个丫头小厮正往门这边来,看见汪景源,几个人齐齐行礼道:“少爷回来了!”

    汪景源笑道:“回来了,家里一切安好?母亲呢?”

    领头的丫头笑道:“家里一起都好,堂主在花房呢,让您回来了即刻过去。”

    汪景源点点头,穿过一道回廊后左转,又过了两个小跨院,就看见牡丹穿了件秋香色绣花褙子,正在花房门口有一搭没一搭地逗汪风碧养的那只狸花猫。

    “牡丹姐。”汪景源打了声招呼。

    牡丹抬头笑道:“小源回来啦,这天寒地冻的,一路辛苦了。”

    “我可是一路都抱着汤婆子,窝在马车上回来的,有什么好辛苦的。”汪景源冲牡丹挤挤眼:“母亲今日心情可好?”

    牡丹摇头失笑:“就是不好,你一回来,堂主心情也好了,快进去吧。”

    汪景源应了一声,脱下斗篷扔给陈吉,一低头钻进了花房。

    杏林部的花房名为花房,实则养的全是药材。汪风碧为人谨慎,除了盖了一座库房存放药材之外,还专门建了这座花房,花房里养着不少奇花异草,花房下边还有一层地窖,存放着各种极珍贵的药材。

    汪景源走进花房,汪风碧正在给一盆山茶松土,她上身穿了一件浅粉色暗纹交领袄,下身系了一条深蓝的马面裙,头上松松挽了个堕马髻,簪了只柳叶状的玉簪子,脸上略施了点脂粉,整个人透着一股子轻松自在,快五十岁的人了看起来不过三十来岁。

    汪景源上前磕了个头:“母亲,儿子回来了。”

    汪风碧也不叫他起来,只是继续松土。

    汪风碧不叫起,汪景源就踏踏实跪在那儿,也不吭声。他早预料到汪风碧会发难,倒也不十分惊慌,只是十二月的天气十分寒冷,他就那么直通通地跪在花房的泥地上,不一会儿就觉得两个膝盖冰冷发麻,连带的整条腿也开始哆嗦。

    过了差不多一炷香的功夫,汪风碧才淡淡地问了一句:“怎么还跪着?”

    汪景源恭声道:“儿子犯了错,理应跪着听母亲教训。”

    “哦?你犯什么错了?”

    “儿子不应该逼迫母亲接汪佩夏和汪正怡回来。只是这次两位前辈揪出乔氏有功,离开总部多年兢兢业业并无过错,儿子私心想着,让他们回来过个年见见故旧,过完年即刻便回去。”汪景源恭敬地道,“只是儿子此举未能顾及母亲,想必让母亲伤心了。”

    汪风碧放下松土的小铲回头看他:“我为何伤心?”

    “当年汪佩夏所犯何错儿子并不知晓,汪嬷嬷被撵却多少与儿子有关,况且以他二人当年在总部的地位、与母亲的亲近程度,想必是做了让母亲极为伤心的事才被撵出去的。这些年母亲闭口不言,想必是对他二人极为失望。如今儿子骤然提出让他二人回来,母亲心中伤痛却还是给了儿子这个面子,是儿子不孝,惹母亲伤心了。”

    汪风碧叹了口气:“罢了,看在你的面子上,回来便回来吧。只有一样,过了正月十五,他二人须得立刻回去,你起来吧。”

    汪景源撑着膝盖站起来,轻轻揉了两把。他的动作汪风碧全看在眼里,却并未作声,只道:“这一路上回来可顺利?”

    汪景源看她神色,知道她已发作完了,便挂上笑脸道:“顺利的很,我捎回些靖州特产,已让人带回堂里了。还有。”他从怀里掏出个精致的锦缎盒子双手奉给汪风碧道:“儿子在一家首饰铺子看到两件首饰,私心觉得很是衬母亲,母亲若不喜欢可不要笑话儿子。”

    汪风碧接过袋子打开一看,一支银簪,一对耳环,虽不是什么珍贵的材料,但胜在样式别致精巧,难得的是都是汪风碧喜欢的花草样式。汪风碧虽说刚才近日恼怒养子,但终究还是觉得养子做得有些道理,如今看了这合心的首饰,再看看养子那张瘦了不少的脸,心中恼怒更是烟消云散。她提高声音唤道:“牡丹!”

    牡丹抱着猫应声而入,另一个大丫鬟山茶也跟着走了进来。

    汪风碧先伸手在她二人身上各拧了一把:“两个小蹄子,刚才我在这里发作小源,也不见你二人进来拦着!”

    牡丹抿嘴直笑,山茶道:“堂主就算再生少爷的气,这不也消了吗,您舍得重罚少爷吗?我俩进来只有吃瓜落儿的份,这种事我们可不掺和。”

    汪景源揉揉鼻子,故作委屈道:“母亲,您看看,我才离家多久,两个姐姐已经不疼我了。”

    汪风碧白他一眼道:“别委屈了,山茶,带他回去沐浴更衣,再喝一碗姜汤驱驱寒。牡丹,你不是早就把他喜欢吃的红豆点心和酸奶酪子备下了吗,待会给他端过去,省得他馋嘴猫儿似得还得到厨房里偷点心去。”

    一语说完,四个人都笑了。

    汪景源三人离去后,汪风碧看着手里的首饰,仔细收好后暗道:“小源这孩子还是心软了些,不过总算不那么冷清了。看样子,再过些日子可以把少主的位子交给他了。”

    </br>

    </br>